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河姆渡文明·陶器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8-21 编辑:张博 点击:1807

夹炭陶是河姆渡文明最具特征的内在之一,一直存在于河姆渡文明,仅仅数量多少罢了。绳纹釜一直是河姆渡文明最主要的炊器.河姆渡文明的陶器阶段性特征体现十分显着。

河姆渡文明一期

陶系: 夹炭黑陶约占陶器总数的80%,夹砂黑陶约占20%,彩陶仅在河姆渡遗址有零散发现。夹炭黑陶是在绢云母质的粘土中有认识羼和很多的植物茎叶碎末,谷壳等有机质或事前炭化后再羼入陶土烧成,火候较低,在800℃-850℃之间。考古材料标明,河姆渡文明的夹炭陶器器表呈黑色很大一有些是在特别的埋藏条件下发生的变色,本来器表应是班驳的氧化赤色。胎质松软,胎厚量轻。器形主要有釜、罐、盆、盘、钵、器盖和器座等。夹砂黑陶质较坚固,火候稍比夹炭黑陶高,在880℃-930℃之间,器壁较薄,器体较重。陶色不如夹炭陶那样黑,器形主要是敞口釜和极少量的罐、钵。彩陶胎质为夹炭陶,器表涂了一层较细腻的灰白色陶土,在陶土将干未干时,通过精心刮削、打磨,犹如披上了一层发亮薄膜,然后施咖啡色和黑褐色彩绘斑纹。

制法:泥条盘筑法手艺制陶,有些陶器上还可见到泥片贴筑的痕迹。外型不规整,常见歪、斜、扭、偏表象,器壁厚薄不匀,制造低劣,反映了制陶技能的原始性。。从可供调查制陶技能的陶片看,釜类通常选用分段筑迭,颈和腹别离制造,粘接时附加泥条成肩;罐类用直迭制造;盆、盘类用的是斜迭法。器壁制造遍及较粗糙,唯有盆、盘内壁打磨亮光。器物的附件都是分隔制造的。不少器物的口沿、腹部和颈部的决裂处两边,盖纽和器耳掉落处常留有并排的一面钻的二个小圆洞,很能够是修补器物时钻的洞。除泥条盘筑外,单个小型器物是用一团陶土渐渐捏制而成。

纹饰:点缀方法主要有拍印、刻划、戳印,还有少量的堆贴动物纹和彩绘等。拍印绳纹是河姆渡文明制陶技能的一个必要工序,也是炊器上最主要的点缀。几许形图画,能够用动物骨片、植物枝条和贝壳等作东西刻划、戳印而成。弦纹、贝齿纹、籽粒纹不一样的组合构成五光十色的图画。大多饰于器物的口沿和釜的肩部。有些釜的颈部还有密布的平行细线条组成的篦纹。罐、盆、钵腹部偶见刻划动植物图象,极单个敛口钵口沿及器盖上也见堆贴动物图象。河姆渡文明三期

陶系: 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泥质红陶次之,夹炭陶削减,泥质黑陶很少。夹炭陶器表多有赤色陶衣,少量黑色陶衣。用夹炭陶制成的陶器多是釜、罐一类器物。泥质黑陶的表面常有一层黑衣,夹砂灰陶质地坚固,砂粒粗大,器表多有一层灰色陶衣,器壁厚重,釜、鼎、器盖等多系夹砂灰陶。泥质红陶主要是“外红里黑”,胎壁较厚,质地细腻,表面施赤色陶衣。豆、盆和钵式盉是用这种泥质红陶制成的。泥质灰陶,胎质细腻,器表多经刮削打磨,银灰色的器表显得润滑发亮。器形主要有豆和罐。

制法:仍以手制为主,形制标准定型,外型较为规整,罐、盆、豆的制造显得特别精密。少量器物的口沿,能够已选用慢轮修整。胎质较坚固,火候较高,在800℃-900℃之间。 点缀斑纹: 该期陶器以素面为主,斑纹点缀主要有绳纹、弦纹、斜线纹、戳印纹、镂孔和附加堆纹等。绳纹多拍于釜和鼎的腹部,釜腹可见少量篮纹点缀;弦纹和斜线纹多拍印于釜、鼎和盆的上腹部;粗凹纹常见于外红里黑喇叭形豆的豆盘口沿;镂孔大多点缀在喇叭形豆把、盆的圈足和釜支架上;附加堆纹别离点缀在釜、鼎、罐的腹部。敞口釜成为干流炊器,新增加了多角沿釜、钵形釜、扁腹釜和鼎、盉、鬶等三足器,腰沿釜仅在河姆渡遗址有零散陶片发现。陶纺轮及小件陶器(包含陶制艺术品),数量都显着降低。

河姆渡文明四期

夹砂红陶占多数,夹炭陶红衣陶、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均有必定的份额。夹砂红陶多见于釜、鼎、釜支架和器盖等,盘口釜多选用夹炭陶制造,泥质陶常用来制造豆和罐。 制法 仍以手制为主,有适当一有些器物的口沿已选用慢轮修整,还有些器物能够运用轮制技能。因为制陶技能的前进,陶器形制更为规整,绝大有些陶器胎壁均匀较薄,火侯较高,在900℃-1000℃之间。

点缀斑纹更趋简略,以素面为主。釜、鼎腹多保存绳纹,偶见篮纹,还有凹凸弦纹和弧线纹。鼎足上多有刻划纹。豆把上镂孔主要有圆圈、方孔、弧边三角形等,有的豆盘内壁还刻划抽象性图画。

器形 主要有釜、鼎、灶、鬶、盉、罐、豆、盆、盘、钵、釜支架和器盖,还有纺轮、陶拍、陶塑、小陶器、陶饰和陶丸等。以釜、鼎为主。豆、罐多见。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