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漂是由“北漂”延展而来,意思是漂泊在景德镇的外地人。在景德镇,这里积淀千年的陶瓷艺术滋润着慕名而来的“景漂”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热爱陶瓷而聚集在景德镇。
如今漂在景德镇的“景漂”已达数万人之多,同时,“景漂”族们的新思想、新创意又为陶瓷这个古老的艺术门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散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魅力。
八方来的“景漂工匠”
正所谓“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元朝时,景德镇外来工匠最多时达9万人,他们带来了全国各地先进的制瓷工艺,这是景德镇登上世界陶瓷制高点的社会基础,一切与景德镇的包容有关。随着近些年陶瓷艺术的飞速发展,“景漂”已经深深地融进了景德镇的创作大军中。
杨力扬是一名典型的“景漂”。1983年,东北人杨力扬第一次“漂”到了景德镇。和很多只懂得陶瓷的景德镇陶瓷大师相比,杨力扬算是个杂家……
四川人李昂,从某美术学院瓷器艺术系毕业后扎根景德镇,创造大朴烧柴烧品牌,潜心研究柴烧技艺……
澳洲景漂
澳大利亚艺术家China De La Vegas在景德镇有自己做传统陶瓷的仓库。她的名字来源于阿根廷的父亲,China在阿根廷是牛仔的意思。她在北京和悉尼开过工作室,经人介绍来到景德镇。一年前,她则带着两岁半的孩子过来了,白天在工作室,晚上住青年旅舍,和众多艺术家一起成为了“景漂”……
激活景德镇文化潜力
“能有这么多人来景德镇‘漂’,其一是因为这里几千年的环境和技术,传统文化资源的积淀吸引了很多人;其二,现在景德镇生活、工作和资源的成本还比较低,服务便利,对于艺术家非常有吸引力。”一位定期来景德镇创作的外地艺术家表示,在他看来,“景漂”有三类,一类是艺术学院的毕业生,真正留下来生活和工作的人群;二类是有自己的驻地,会在最好的季节从其他地方定期赶过来创作的一批艺术家;三类是“淘金一族”,花钱来此地搜集好作品,或者带一批艺术家过来玩票的票友。“不论目的为何,都为当地的文化生态带来了好的碰撞。”
时至今日,景德镇凭借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的优势,吸引、云集了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大量人才。无论是“本土”还是“景漂”,都让景德镇具备了丰富的陶瓷科教资源、创作资源和人才优势,形成了一个活的艺术宝库。
“景德镇的本地工匠比较专注于传统的方式,‘景漂’则从绘画风格和材料运用上敢于突破和尝试,给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创作填充了一些空白。”景德镇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徐会镇说。他同时也认为“景漂”只有与本土工匠有效结合,双方的创作才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