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论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一)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8-18 编辑:张博 点击:1879

景德镇陶瓷雕塑(下文简称“瓷雕”)的起源记载上并不确切,从现有的史料看是由南北朝开始。据《江西通史》记载,公元583年,景德镇曾为京城建康(今南京)烧制过大型雕塑品“陶础”,“诏新平以陶础贡”,用“陶础”作为宫殿的柱脚。隋(公元581年-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南窑笔迹》清)早在北宋时期,景德镇已经能烧制影青瓷雕,品种繁多。如工艺摆设、手头玩物、佛教瓷像和殉葬明器。雕塑手法又发展出堆雕、捏雕、镂雕等。因景德镇瓷雕素肌玉骨,颜色比琼酒成为宫廷上流社会的高档工艺品。景德镇瓷雕在宋代已有孩儿枕、观音等。元代镂雕、圆雕工艺亦成熟精湛,并且享有盛名,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1955年元大都故址(现北京)出土的‘元·青白釉观音坐像’堪称典范”。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元·青白釉釉里红楼阁式仓瓷塑”属于较早前的釉下彩装饰瓷塑。景德镇的瓷塑艺术,经明、清两代的不断发展,彩绘瓷塑风格成熟,造型美和彩绘装饰相结合,产生了艳丽华贵、雅俗共赏的艺术特征。

景德镇诞生了一大批擅长瓷雕的陶瓷艺术大师。曾龙升、蔡敬标、何水根、蔡寿生、杨海生、曾山东、张育贤、唐自强、姚永康、刘远长等都是各时期拔尖的艺术人才为传承和弘扬景德镇的瓷雕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景德镇雕塑瓷厂刘远长大师的《哈哈罗汉》、《天女散花》,周国祯教授的十二生肖和动物雕塑都是景德镇瓷雕艺术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无不结合了精湛的瓷雕工艺和高雅古典的装饰手法,体现了景德镇作为世界陶瓷圣地的价值。

一、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现状

1、定义的问题

景德镇的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之誉。陶瓷的创造之初是为了使用,功能性第一,陶瓷上釉之初是为了追求玉石的质感,温润性第一。由于对玉的追求和模仿,陶瓷行业从一开始就被划分为工艺美术的范畴,陶瓷材料未被当作一种艺术语言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而仅仅展示工艺美和材料美。古代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君主集权政治的社会体制,使陶瓷创作不得不以满足上层社会阶级的品味为目的。这的确是陶瓷工艺发展的推动力,却也使人们形成“陶瓷工艺品”的固定概念。为了满足上流阶层的审美需求,陶瓷需有观赏性或者实用性,上等品是二者皆有。这限制了创作者的艺术思维。而后色釉工艺有了发展,表明人们对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已有熟练的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主要为仿玉质的局面,渐渐走上了发掘材料本身特性的历程,由工艺的外向型探索转向艺术内涵的内向型探索。在一千九百多年的今天,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为陶瓷材质专门划分出一个大类别,与油画、国画、雕塑等大类同级参加评比。这标志着陶瓷艺术终于通过了官方的认可,登上了艺术品的大雅之堂。

2、艺术不艺术的问题

景德镇瓷雕艺术品到底艺术不艺术是个严肃的问题。我们正处于盛产大师也是大师贫瘠的时代。官方的陶瓷工艺美术人才的选拔制度虽能促进陶瓷产业的发展,却很难保证陶瓷的艺术价值。许多作品因为被冠以大师的名称而身价倍增。名人效应使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难以成正比。艺术品是作者个人对内心和世界的理解,不仅只展现纯熟的工艺技巧。提升作品的艺术性需要天赋、学识、经历、实践,但思想是根本。陶瓷雕塑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就看其是否融入了创作者的艺术思想,它必须是唯一模式。虽然是唯一的,却形成了规模,其意义不指作品数量上的唯一,而是作品特性的唯一,以至于别人只可借鉴不可抄袭。因为这些作品已经打上了某一位艺术家的烙印。虽然艺术性可能一时难以被市场认同,直接变成经济价值,但艺术的创作本来就关乎于人的自身,而非市场炒作。

3、传统的羁绊

当代的瓷雕艺术难以走出困境主要是国家当前的经济水平还没发展到非要消费艺术品不可。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陶艺虽为后起之秀,却能轻松走出一个“新”字,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大有关系。当我们还在陶瓷商品中追求实用价值和工艺美学时,发达国家早就开始了对内心精神和世界的探索。景德镇的瓷雕艺术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景德镇陶瓷雕塑工艺在早期由于师承关系,使创作者从学徒到独立完成作品的限制比较大。比如,师父做观音就教徒弟做观音,徒弟基本上只做观音,虽有时也会创作其它类型的作品,但是观音题材仍是自己创作的中心和技艺的其中体现。我们可以在景德镇雕塑瓷厂、老厂等陶瓷创作基地看到一个工作室只摆满同类传统产品,而这些传统的瓷雕产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鲜有创新。师承关系中更多是学习师傅的技艺,较少融入新一代继承人的理念,所以造成了景德镇走不出传统的局面。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可是发展却没有大规模体现在当代瓷雕艺术创作中。

另一方面,学院派和非学院派的实际操作时的感性第一经验并未上升为一套完整的理论。把实践经验总结成创作理论的欠缺是另一个瓷雕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创新的不易源于对继承的选择和发展。瓷雕的创新离不开创造性的艺术思想。需要艺术家对周遭的生活和身处的时代有敏锐的洞察力、反思和实践能力,并且敢想敢做,有勇有谋,这是艺术家生命力的保障。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