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产于河南省禹州市。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进入出五彩斑斓的时代。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窑变无双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钧瓷烧制工艺复杂,是世界上惟一经1300度高温窑变瓷,历来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知道钧瓷的人,几乎都知道“钧不随葬”的说法。这个说法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钧瓷,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尊贵名声。据说,唐玄宗李隆基看到道玄瓷釉色鲜艳夺目,图案千变万化,赞誉道:“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并将其改名为“君王之瓷”,简称“君瓷”,并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甚为稀少。
但是许昌的一个考古工作队对许昌市区一处建筑工地里几座不起眼的古代墓葬的考古发掘,打破了我国考古上“钧不随葬”的说法。
据介绍,在此次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共发掘清理了七座古墓葬,其中有汉代墓葬四座、南宋时期金人墓葬三座,尽管这些墓葬曾被破坏,仍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本次发掘的南宋时期金人墓葬,考古人员从塌陷残块看到,墓室顶部用红、绿、黑等颜料彩绘有云纹图案。墓壁上有彩绘图画,图画内容为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但人物面容及衣着并非中原汉人形象,而是当时的女真人。三号墓中的随葬品,包括瓷器、玉器和金器等,瓷器中有宋代北方窑口钧窑、临汝窑产品,也有来自浙江龙泉窑的青瓷作品。
珍贵的出土物,引起省考古研究所高度重视的是钧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得知墓葬发现钧瓷的消息后,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指导工作。他们认为这次发掘具有重要意义,墓葬中钧瓷的出现,打破了“钧不入墓”的说法,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