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精神相承技独造 笔墨造化镕新境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8-17 编辑:张博 点击:1251

“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在毕生的研究创作中,通过其颜料的配制、构图、笔法、书法等独特运用,构成了汪野亭瓷画风格的个人特色,创立以姓氏命名的“汪派山水”瓷画。

自汪野亭创立汪派山水瓷板画风格至今,已逾百年,且已延续四代。经过几代人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姑母汪桂英(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以及大哥汪平孙的艰辛努力,将汪派山水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人是汪野亭的孙辈,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与创新,形成了陶瓷绘画上独特的山水画创作理念。

一、构图与选材的变化

汪派山水的构图大多以“通景画”为主,让观赏者从任一角度看都是一个美丽的景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而产生特殊的意境。我在此基础上,引入S形、之字形,三条线(主线、辅线、破线)等构图法则,便画面更加丰富、多变。强调整幅构图的大开合,制造不同的势感,有壮势,有弱势,有流畅,有迟滞,有起伏,有平叙,有抑扬顿挫,有节奏旋律,有往来曲折,有隐现断续,使作品在变化中求得统一。通过对构图的把握,让我的作品有两大特色:一是所画物象有一种勃发的生机,有生长之势;二是画面互有联系,血脉流畅,一气贯注。

汪野亭绘画素材多来自于他生活和经历过的环境,以家乡的田园风光为创作素材。主要是以描绘自然的江南山水景象为主,辅以点缀车马、房舍、舟桥、人物等,同时因地域环境、四季、气候的不同,自然景象变得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加之通过山水画特有的构图形式进行表现的意图。而具体到一幅山水画中所能描绘的对象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要善于精选物象,巧妙经营位置,以实求虚,以有求无,以真求神,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才能营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境的艺术作品。

我的绘画创作,一般是在题材选定以后,经过概括、取舍、夸张等艺术加工手法,采用相应的构图方式,把物象巧妙地安排在画面中,题材与构图方式的不同能营造出情境各异的意境,所以我创作的作品没有一幅是雷同的。通过对作品中物象进行绘画,如画山石用披麻皴、斧劈皴等多种皴法;画树用仰为词鹿角、俯为蟹爪;画叶用变形“介”字或横竖点等造型方法。用笔变化多样,用笔简练而有起伏,起伏又有折、叠、顿、挫、婉转之势,使画面灵活而有生气。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我总结出绘画语言选择和运用应该把握的几个原则:一是应统一于总体意境氛围内,并与其他营造意境的因素和谐统一;二是应准确鲜明生动,丰富多彩;三是要精炼含蓄,耐人寻味;四是要民族化、个性化;五是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意境营造的创新

我对汪派山水瓷画进行了创新,使汪派山水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与现代的新技法、新材料及至新工具相结合,给汪派山水瓷画带来了新的气象。如果简单对汪派山水进行技法上的创新,远远不能表达作品的思想和意境。还应在作品的表现内容上进行创新,融入对时代的理解、对生活的深入、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情感所形成的创作观,和为此而形成的独立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古人讲,专其神,守其一。只有全身心投入创作,其作品才可能产生心灵的震撼。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在绘画作品中至关重要,它是绘画作品画面形式美的追求,也是绘画作品的灵魂。

意境其实就是通过对构图、选材、绘画语言的巧妙组合,营造出情景交融,意趣高雅,引人入胜的绘画意境。我认为意境的营造首先是要正确处理好景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借助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才能实现。景情意三者之间是一个递进的关系,由景生情、由怀表意,由此进入妙境,这也是画家作画的最高境界。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宋·苏轼》,既达到了意境的造化,又不失构图艺术的美感内涵,借景抒情,完美契合,超以象外。在绘画中不论是粉彩油画还是水彩画、水粉画,都需注重构图情感的融入及意境的营造。我经常外出写生,我认为写生是对绘画综合能力的训练,面对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优美动人的风景,感受意境,创作融物象为心象的佳作。

我的创作风格既继承了祖父辈的艺术流派以及姑母汪桂英的创作风格,又经过本人多年的刻苦探索和写生,让我的作品构图不拘一格,笔触枯润兼施,设色雅致清秀,意境含韵深婉,既有祖父们的传统,又有时代的创新。汪派山水的创立和发展丰富了景德镇的粉彩山水,此风格一直为后人所仰重、仿效。相信在汪派后代们的继承和发展中,一定会让汪派山水在未来陶瓷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大放异彩。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