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民国彩瓷绘画装饰艺术中的婴戏图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8-12 编辑:张博 点击:2660

民国瓷器是中华民族制瓷史中的重要一环,在近现代陶瓷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民国彩瓷虽然不及明清官窑瓷器精美,但却具有时代特色,也不乏精细之作,仍有其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在中国古代表现孩童嬉戏、玩耍的绘画被称为“婴戏图”,“婴戏图”又被称为“婴戏纹”,名为“婴”,实际是“孩”,画面上是以儿童游戏为题材,大多活泼有趣、逗人喜爱,充满了喜悦的情景,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

婴戏装饰图纹反映了一种强烈的民俗心理,形成于民俗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它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的民俗情结,这与早期人类对大自然认识迷信,新生儿易于夭折等因素有关,而且传统的封建社会把“君臣父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权思想发展到了极致。家中生育男丁则烧香祭祖,叩拜送子观音,筹请左邻右舍,使得儿孙满堂、传宗接代的旧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五婴抢冠、麒麟送子、多子多福的图案成为古代常见的装饰图纹。这些吉祥的图案寓意都寄托了古人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也印证了古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早期的婴戏题材多为人物画的陪衬角色,而画婴孩又有相当的难度,不仅要能画出他们幼小稚嫩的身形,晶莹剔透的肤色,骄憨天真的神态,在形貌上更需分别年龄的大小,掌握儿童的纯真自然,因此画史著录中以画婴孩见长的画家并不多见。唐朝有张萱(活动于八世纪)与周昉(活动于八世纪末),以精于仕女画与婴戏图而知名于当时。

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到了宋代,初期社会稳定,人口增殖,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景德镇窑、容县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抽陀螺等形象都有描绘;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特别在瓷枕上,通过刻花、印花、绘画等工艺技法,将婴戏花、婴戏球、婴戏海水、荡船、钓鱼、放爆竹、蹴鞠等儿童嬉戏玩耍之生活画面表现出来,且将儿童的娇憨之态描绘得传神之至。

婴戏图的大量出现,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明清时期是婴戏图的鼎盛期,明中期嘉靖年间开始,宫廷对婴戏图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婴戏图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婴孩形象大量出现在绘画、瓷器和织绣上,表现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利用谐音、象征等方法丰富婴戏图。婴戏图的创作在清代达到一个高峰,表现内容进一步扩大,延续吉祥欢乐寓意的同时,对儿童生活的表现更为丰富,几乎囊括了民间的各种节日活动及儿童游戏,形式也更为多样,以瓷器为例,青花、粉彩、斗彩、珐琅彩,都有婴戏图作品传世,同时,百子婴戏作品,有闹新春者、有庆丰收者、有舞龙灯者等,令人赏心悦目,百子图的盛行是清代婴戏图的一个显著特点。

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反映了当时的民众心理。这种具有浓郁吉祥寓意的传统绘画题材,一直受到历代各阶层的普遍喜爱,流传至今,历久不衰,婴戏图成为中国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画类。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