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景德镇瓷器的渊源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8-10 编辑:张博 点击:1443

中国的英文名China也是瓷器的叫法,所以在外国人看来中国和陶瓷是两个等同的名词,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作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国。所以素有“瓷之国”的称呼,而景德镇作为盛产瓷器的故里一直以瓷都自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如此看来,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史书上的景瓷生产

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以后的景德镇地区,已有各种各样的瓷器生产。 晋代时,有个叫赵慨的人,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

到了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华的庭台楼阁,下诏令要这里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以供皇家使用。隋代,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地区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有了较大的影响。

强盛的唐帝国建立之后,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当时又叫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有名的制瓷人物,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们所造的瓷器“莹如玉”“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

五代时期的青瓷和白瓷

如果说,唐朝之前的景瓷生产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那么唐末,五代之后的景德镇瓷器生产就有充足的瓷器实物证明了。本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镇市区的黄泥头、白虎湾、胜梅亭、盈田等地发现了很多的五代窑址,挖掘出了大量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碎片确切地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而且以青瓷为多。这个时候生产的瓷器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

瓷胎有厚有薄,釉色是被称为“蟹壳青”的青釉,近似越窑的色彩,有些瓷器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唐末五代时,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洁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瓷质超过越窑,冠于当世。

“景德镇”名称的由来

对景德镇来说,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曾有过好几个名称: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窑林立,突出的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而当时的景德镇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唐末、五代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影青瓷)这时更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

由于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延用至今。

公元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由于战事频起,北方诸名窑相继陷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在瓷业生产上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业陶都会”。形成"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胜景。当时景德镇所产的青白瓷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青中有白,白中显光,所以有“琼玖”、"“饶玉”的美称。真是“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在品种方面,有日用瓷、化装用具、弈具、博具和瓷雕等等,而且造型精巧,刻印花纹生动清晰,质量很高。

元代景瓷生产的创新

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看,元代是一个瓷器创新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景瓷生产除在宋代基础上继续大量烧造青白瓷外,其最大成就是创制成功至今仍享有盛誉的青花瓷。

元以前,瓷器装饰比较单调,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釉色装饰贫乏,因此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白瓷彩绘新时代,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使景瓷生产出现空前繁荣局面。从各博物馆现存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看,制瓷工艺相当成熟,质量已达很高水平。

与青花同时,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釉里红瓷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烧制难度较大。此外,元代景德镇还烧成了红绿黄三彩瓷、卵白釉、铜红釉、霁青釉等新品种,使景德镇瓷器装饰丰富多彩。

元代景瓷生产的另一创新是在工艺方面瓷土配方的改革。过去,瓷土原料配方单一,可塑性低,变形率高。元时,在景德镇东北部高岑村的山上发现了新瓷土,将这种瓷土与过去的瓷土配合,变一元配方为二元配方之后,由于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型率,使瓷器质量有显著提高,并且为制造大型器创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土出高岑,世界上就把这种瓷土统称作“高岑土”。高岑村也就成了“高岑土”的命名地。

明代——产瓷中心

在元代的基础上,明代的景德镇瓷业有更快的发展。这时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所产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种多,销路也很广,成为当时中国瓷器的翘楚。

在品种上,明瓷异彩纷呈,这个时期又创制成功了薄如蛋壳,轻若绸纱的薄胎瓷,以及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纹饰丰富的瓷板画,还有精妙无比,可以乱真的各种仿古瓷。就装饰而言,除继续大量烧制青花瓷并进一步提高质量外,釉上彩瓷又开始问世,发展势头很快。

明代景德镇建立了官窑,所以这时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分成官窑和民窑两种,官窑为皇家制造宫廷用瓷;民窑的粗瓷供应广大群众,细瓷则供中上层地主富商所用,同时运销国外。商祚繁盛,甚至现“官民竞市”的局面。

景瓷鼎盛时期——康、雍、乾

由于明末的战乱,清朝初期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处于停滞状态。可是到了康熙19年(公元1680年)以后,不仅恢复过来,而且在明代的基础上飞快发展。经过当时广大瓷工和艺人们的不懈努力,景瓷生产突飞猛进,以其取得的光辉成就,形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业生产的鼎盛时期,跃上了历史的巅峰。瓷器"品质之精,造型之多,彩釉之丰富,无不登峰造极"。产品畅销国内外。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烧炼中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色彩奇幻,斑烂绚丽的"窑变"花釉等等。其他如釉下三彩、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缸豆红最为著名。

近代的景瓷生产

有了之前的基础,加上现代科技的发达,瓷业生产操作方面却有所进步,技术上有所革新,出现了试行机械生产、贴花纸彩瓷,煤代柴烧造等。   现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正在快速发展,我们应该更加要学好我们的国粹,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