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为什么我们称景德镇为“瓷都”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8-08 编辑:张博 点击:2715

景德镇是江西省东北部一个市镇,地方不大,但名声很大,都知道景德镇以产“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而成为举世瞩目的瓷都。相传早在东晋叫新平镇,在北宋真宗时(公元1004--1007年)改名为景德镇,当时,景德镇烧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扬海内,真宗皇帝赵恒派官员到镇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号,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景德镇瓷器名闻天下,据史书记载:景德镇陶瓷业是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形成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发现唐代及唐以前的窑址和实物,在这个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窑址及瓷片,均为五代时期。在没有找到新的实物证据前,只能把五代作为景德镇瓷业的开始。

五代景德镇  五代时,景德镇瓷业已初具规模。当时,景德镇制瓷还没有使用高岭土作瓷坯原料,仅用瓷石作原料。这种单一的原料制胎,史称“一元配方”。五代时,景德镇的主要产品是青瓷和白瓷。五代是景德镇瓷业的起步阶段。

宋代景德镇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生产得以发展,制瓷业也进入到一个“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其中官窑、汝窑、定窑、钧窑和哥窑被后人称为五大名窑,成为当时制瓷水平最高的代表。受其影响,景德镇的制瓷技术日益成熟,规模迅速发展(瓷窑多达300余处),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宋代景德镇主要烧制青白瓷一种品种。青白瓷以日用器为主,这种瓷器因釉色青中显白,白中泛青,介于青、白之间,故得名(也称为影青、映青、隐青)。青白瓷,清淡高雅,俊秀挺拔,享有“饶玉”之称(即饶州之玉,因景德镇在宋时属饶州)。它是景德镇独创的一种瓷器,因而也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珍贵的品类。 青白瓷的出现,使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它以其独特的风姿而具备了与同时代的其它名窑名瓷一争高下的实力。

元代景德镇  元王朝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门烧制官府用瓷。元代景德镇瓷工凭借其出奇的创造力,在制瓷工艺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发现了新的优良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并把它掺进瓷石制胎,这便是著名的“二元配方法”。高岭土(此土产于景德镇市东北45公里处的东埠高岭村的高岭山,故名之,它也是国际通用的专门术语。此后,就把这种能制瓷的白色粘土通称为“高岭土”)的应用,是元代景德镇的伟大创举,在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其一,迎来了瓷业的繁荣。其二,减少制品变形。高岭土掺进瓷石制胎,提高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使制品的烧成范围增宽,变形减少,成品率提高。高岭土在瓷胎中起到骨料作用,因而能烧造颇具气势的大件瓷器。高岭土的应用,改善了瓷器的理化性能,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质瓷变成高火度的硬质瓷,从而完成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次巨大的、质的飞跃。

元代景德镇另一个巨大成就,就是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蓝彩瓷器)。清新明丽的青花瓷取代了元代以前的刻、划、印花等装饰技法,而成为我国陶瓷装饰的主流,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青花瓷的出现,使其它大部分古老的窑场都相形见绌,它昭示着景德镇瓷业的高度发展。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优良的使用价值,赢得了古今中外人士的喜爱,为此,青花瓷的生产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绝大部分供外销,主要销往伊斯兰教地区。销往这一地区的青花瓷器多数是大件器,各式盘的口径一般在35--45厘米之间,大的达58厘米之多。这是适应当地生活习惯,为人们围在一起,席地而坐吃抓饭时所使用的。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的又一重要发明。釉里红也是釉下彩,在操作上亦与青花相同;与青花不同的是,青花的着色剂是氧化钴,釉里红则为氧化铜的呈色。元代釉里红的呈色红而不鲜,朴实无华,象征吉祥与富贵,深得人们喜爱。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也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器。它为明清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明代景德镇  明代景德镇瓷业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从明代开始,景德镇瓷业的技术水平和烧造规模都明显地超过各地窑场,其产品几乎占据了全国主要市场,而至精至美的宫廷用瓷也几乎全部由景德镇供应。由此,景德镇成为 “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瓷业中心。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有利的地理环境外,御器厂的设立也有重要作用。在元代浮梁瓷局的基础上,明洪武年间,朝廷又在景德镇设立了御器厂,亦即官窑,专烧皇室用瓷。为满足宫廷需要,官窑不计成本,讲究质量,向高、精度发展,同时还不断开发新品种,从而也带动了民窑的发展。民窑为了扩大市场,也不断提高质量。这样就出现了“官民竞市”的繁荣景象。据史料记载,明代景德镇制瓷最盛时期有官窑58座,民窑900余座,从事瓷业的瓷工达10余万众,出现了“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的盛况。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景德镇民窑的分工很细,从瓷土开采到瓷器烧成,要经过72道工序;同时,官窑的分工也极其细致,御窑厂内有大碗作,酒盅作等23种专业分工。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力,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当时,所产瓷器的瓷质细腻,釉色精美,艺术造脂相当高。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产品,其它各类品种也很出色;还能烧造气势宏伟的大龙缸和薄如蝉翼的薄胎瓷。按制瓷工艺分有: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永乐,宣德时成功地烧造出高温铜红釉器,即“祭红”,它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色调纯正的红釉瓷,也是景德镇瓷工的又一重大贡献。宣德以后,高温铜红釉渐趋衰落。此外,明代景德镇烧制的高温蓝釉、柿色釉、黑釉和青釉等都有极高的成就;其低温的孔雀绿釉、铁红釉、黄釉也很出色;嘉靖时,杂色釉制作特别兴盛。

明代景德镇瓷器大量外销,它不但销往亚洲和非洲,还销往欧洲。随着瓷器的输出,明代景德镇的瓷艺也对世界各国的陶瓷产生了影响。在埃及、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制作 的陶器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明代景德镇瓷器的影响,有些产品模仿得非常逼真,在形状、图案、纹饰上与明代景德镇瓷器的风格很接近。随着瓷器的输出,景德镇制瓷技术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泰国、中东等国家与地区,稍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丹麦等国,为欧洲制瓷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清代景德镇  在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瓷业生产仍分官窑和民窑两类,但官窑和民窑的关系与明代相比有区别,它废除了明代官窑官办官烧的制度,采用官搭民烧制度;取消了明代那种对民窑限制性的禁令,充分释放了民窑的发展潜力。民窑的生产规模,专业分工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烧制技术普遍提高,精细瓷器不断涌现,清代官窑瓷器多为民窑所出。官窑、民窑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促进了整个瓷业的发展。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业得到了巨大发展,进入了我国古代陶瓷史上极盛的黄金时期。其全盛时期,制瓷工人有20余万之多。法国传教士殷弘绪(汉名)在康熙51年(公元1712年)写的信中这样描述景德镇:“景德镇拥有一万八千户人家,一部分是商人,他们有占地面积很大的住宅,雇佣的职工多得惊人。按一般的说法。此镇有一百万人口,每日消耗一万多担米和一千多头猪。……”这里的数字可能有些不准确,但它却实实在在反映出清初景德镇瓷业已十分繁荣昌盛这一事实。就整个清代来说,景德镇瓷都的地位比明代更突出:全部的宫廷用瓷由景德镇供应,社会上绝大部分民间用瓷也由景德镇供应;景德镇瓷器还销往世界五大洲,当时的外销瓷,大多是按照外国指定品种、器形、图案和色彩进行制作的。这些对景德镇的制瓷技术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清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康熙年间,景德镇瓷工对窑炉进行了改革,他们吸取了北方馒头窑和南方龙窑的优点,发明了蛋形窑(其形状像半个鸡蛋覆于地面,故名为“蛋形窑”)。蛋形窑也叫镇窑,又因其以松柴为燃料,所以又把它称为“柴窑”。它以容量大,烧成快和利用还原焰见长。蛋形窑的出现,为景德镇瓷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改进制备工艺,在瓷胎上大大增加了高岭土的用量,使瓷胎的理化性能大大提高,达到了现代硬瓷的标准。

清代景德镇的瓷器,胎质坚实致密,略呈半透明状,釉色洁白纯净,莹润如脂。这为彩瓷和颜色釉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青花瓷仍是清代景德镇最主要产品,其中尤以康熙时的民窑青花最著名。康熙青花题材多样,色分五等,成为整个清代青花瓷的代表。除康熙青花外,康熙釉下彩还有青花釉里红,釉三彩和各种色地釉下彩,它们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其中釉里三彩是康熙朝创烧的新品种。康熙釉上彩也是百花争艳,康熙五彩便是其中一个著名品牌。它的重大突破就是用釉上蓝彩代替了明代青花五彩中所用的釉下青花,并将黑彩也用作釉上装饰,丰富了彩色,是一种纯粹用釉上彩料绘就的五彩瓷。此时,瓷工利用国外进口的珐琅彩料烧制出颜色丰富的珐琅彩瓷;景德镇瓷工又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参照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创制出一种新的釉上彩——粉彩。此外,康熙斗彩、素三彩也相当出色。康熙颜色釉更是品种繁多,美不胜收。光红釉就有铁红、铜红、金红之分;蓝釉有天蓝、霁蓝、洒蓝之别;既有变幻莫测的窑变花釉,又要别具一格的结晶釉;它们之中,尤以郎窑红和豇豆红而享誉天下。

乾隆时期,景德镇瓷器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攀上了历史的新高,其精美奇巧的造型,五彩缤纷的釉色,华缛多姿的纹饰,都堪称一代之奇。若单从成型技巧角度看,乾隆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确实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它竭尽制作之能事,无论大件器小件器,均不惜工本,精益求精。青花、斗彩、珐琅彩、金彩、粉彩制品,在继承雍正的传统上,都有极精致的产品;高温和低温的各种色釉如红釉、蓝釉、青釉、松石绿釉等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乾隆朝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极大地发展了特种工艺瓷,如“象生瓷”和“仿生瓷”。象生瓷是用瓷土塑造植物、动物及干鲜果品的形象。所仿胡桃、藕、石榴、茄子、花生、螃蟹、海螺等形象,几乎与原物不能分辨。仿生瓷就是用瓷器仿制各类工艺品。所仿古铜器、漆器、竹木器、牙角器和玉石器都得心应手、惟妙惟肖。纵观乾隆一朝,其瓷器的特点是以“奇”、“巧”取胜,它雄伟浑厚不及康熙,精致茂美不如雍正;而特种工艺瓷的制作技巧则有鬼斧神工之妙。

景德镇制瓷业从五代到清代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这在世界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景德镇瓷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同时,它也是我国与东西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她虽然不是瓷器的发明者,但是景德镇仍然是以下方面全国中心:艺术陶瓷中心、陶瓷艺术教育中心、陶瓷工程教育中心、建筑陶瓷研究中心、日用陶瓷检测中心、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陶瓷艺术家中心、仿古瓷生产中心、中外陶瓷艺术交流中心、古陶瓷旅游中心等。因此,景德镇陶瓷理所当然地在我们伟大民族的文化史和世界文明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景德镇被世界上公认的称作“瓷都”。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