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釉:瓷釉缺陷之一。瓷器釉面有成块或成片脱落的现象。一种是烧前剥釉,一种是烧成过程中剥釉。造成剥釉的原因很多,有釉、坯膨胀系数不相适应所致;也有釉层太厚或烧成时升温太快而起;或是坯体施釉前粘合泥污、尘土、油汁;甚至有时化妆土也会使釉胎结合不牢而剥釉。剥釉现象以早期青瓷较为普遍,明宜兴仿钧亦有。
防止剥釉的方法要从釉与坯两个方面进行。
① 改变坯的组成来防止釉裂的方法有:
1) 减少SIO2的成分,增加可塑性粘土的成分。
2) 用高岭土或瓷土代替可塑性粘土。
3) 增加长石的成分。
4) 适当减少细颗粒原料的含量。
5) 略降低烧成温度。
② 改变釉的组成来消除釉裂的办法有:
1) 降低釉中A12O3和SiO2的成分,或者增加熔剂。
2) 部分SiO2以硼砂代替。
3) 釉中部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用高分子量金属化合物来代替。例如Na2CO3用CaCO3或BaO来代替。
4) 在高温下短时烧成,或烧成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产品的烧成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可以得到很高的烧成完好率。低于此温度则产生釉裂,而高于此温度则产生剥釉。
到底是改变坯,还是改变釉的组成,主要由具体情况决定。解决剥釉和龟裂是陶瓷工作者经常碰到的难题,但完全可以克服,只要小心和较长时间的进行实验,找出坯釉两者膨胀系数之适当的比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