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款识折射出慈禧的人生轨迹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28 编辑:张博 点击:3157

款识折射出慈禧的人生轨迹

慈禧用瓷有“大雅斋”、“长春宫制”、“储秀宫制”、“体和殿制”、“乐寿堂制”款的瓷器。追名溯源,这些瓷器都与慈禧在宫中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有关。慈禧初进宫时居于储秀宫,在这里生下咸丰的独子同治,倍受恩宠,地位日隆,慈禧一生对这一段生活非常留恋。自热河回宫后,为便于垂帘听政,慈禧移居到皇帝寝宫养心殿后殿西耳房内的平安室。同治年长后,慈禧迁往长春宫。由于留恋初入宫时居住过的储秀宫,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50大寿时重又搬回储秀宫,连接翊坤和储秀两宫的体和殿成为慈禧进膳用茶之地。慈禧晚年在宁寿宫内的乐寿堂居住,颐和园内的乐寿堂也是常住之所。综上所述,慈禧入宫后的生活轨迹是:储秀宫-平安室-长春宫-储秀宫、体和殿-乐寿堂。因此传世的同治、光绪瓷器上常见的署“储秀宫制”、“长春宫制”、“体和殿制”、“乐寿堂制”款识的都是慈禧的专用瓷。

至于“大雅斋”款的渊源则有些扑朔迷离。光绪时期有一大批署“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底书“永庆长春”款的粉彩瓷,据专家考证,这批瓷器也是专门为慈禧烧制的,理由是“大雅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因清人吴士鉴在其所著《清宫词》中有“大雅斋中鸟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的词句。其诗后小注中有“大雅斋孝钦自署斋名也”等语,“孝钦”即慈禧太后。许多专家大多据此推断,“大雅斋”是慈禧的斋堂室名,是慈禧写字作画的地方。此外,在故宫博物院的书画藏品中,慈禧的书画作品上常钤“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印。在慈禧传世的印章中,也有多枚形状各异的“大雅斋”印和“天地一家春”印,这也证明“大雅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清宫造办处内还登记有一块“大雅斋”匾,说明当年宫内确有“大雅斋”。

而“天地一家春”由于圆明园被焚而无处寻觅。咸丰帝喜住圆明园,年初入园,冬至还宫,园内有一组建筑是咸丰后妃们的行宫。许多稗官野史上说当年园内有“五春争宠”,所谓“五春”指天地一家春、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慈禧曾在天地一家春居住,有人考证,慈禧在此获宠,故终生不能忘怀。不管野史如何演义,“天地一家春”为圆明园内一处建筑是无疑的,此处的生活是慈禧人生中的重要经历也是无庸讳言的。

无论是“大雅斋”,还是 “长春宫”、“储秀宫”、“体和殿”、“乐寿堂”款的瓷器,都是慈禧生活用瓷,从器物器型到颜色纹饰都充满了女性特色,秀丽精巧,典雅柔和。慈禧用瓷中花盆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与她酷爱鲜花是分不开的。慈禧御前侍女德龄在《清宫二年记》一书中说:“太后除掉权势货财外,花卉也许就是伊最宝贵的嗜好品了。”在清宫旧藏的许多幅照片上,慈禧都在摆满鲜花的厅堂内或坐或站。兰花、牡丹、菊花为慈禧最爱,慈禧乳名兰儿,兰花自然是宠花之首。当时不仅宫内苑圃中栽种各类兰花和牡丹,慈禧衣服上也常绣兰花和牡丹图案。光绪年间举人徐珂在《清稗类抄·豪侈类》一书说:“孝钦常御之服为黄缎袍,上绣粉红大牡丹花。”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颐和园三海以南海为最,遍海皆荷花。园内有三四千盆菊花,种类在八九十种以上。慈禧用瓷中有如此多的花盆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她所用的盘碗碟勺、笔筒鱼缸、粉盒渣斗等日常用瓷也都是用花卉纹装饰的。这些绘饰着鲜花的瓷器是女柔美天性的见证,展现了这位政治强人柔美的一面,当然也耗尽民脂民膏。

  慈禧用瓷颜色艳丽而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诸色用尽。花卉多用色地衬托,浅地艳花,艳地浅花,和谐呼应。瓷器纹饰繁复而热烈。若是单饰牡丹,便是盛开的、怒放的,张扬而热烈。若是多种花卉并饰,则杂而不乱,多而不挤。不少花卉纹中还绘有小鸟,充满灵动之气。画工细腻而精致。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