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唐代水车窑青瓷“八美”说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27 编辑:张博 点击:2191

唐代梅县水车窑由于工艺先进,其作品表现出许许多多的美,站在不同的角度它都能给人予美的发现和体验,可谓“景随步移,美随形变”。将之概括为“八美”。

  恢宏之美

  水车窑的造型深受盛唐大文化的影响,始终在追随和追求一种恢宏大气,且最终达到的是一种小器通大道理,大器大道理兼有的“大气”,而且这种“大气”和壮美的作品远远多于同时代其它窑业。如全国同期独一无二的巨型八足砚(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雄强霸气的长把汤瓶、身高40厘米的四系大罐(省博馆藏)等皆为杰出的代表作。

  自然之美

  在水车窑的瓷艺作品里,看得到匠师们在追求作品与自然界独立自在形态的吻合;追求天衣无缝,没有人工做作痕迹的审美品格。比如水车窑青翠之釉色,几乎很难找到完全相同一致的,没有标准色阶可作比较,窑工配釉和施釉的随意再经窑火自然幻化而成的丰富色阶,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简约之美

  水车窑从隋唐始至宋初终,三百年恪守不着纹饰、一任天成的简约理念,有人说这是水车窑的一大缺陷,笔者并不这么认为。纹饰有纹饰的美,简约有简约的美,纹饰的美是外露的、奢华的;简约的美是内收的、朴素的;两相比较,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份佛风禅韵的神秘感。

  圆润之美

  中国古人推崇圆满和圆融的境界。水车窑不乏“圆”与“美”结合的经典,其绝大部分作品中所表现的拙朴圆润之美,尤其三足炉、唾壶、执壶等的神圆造像,既是中原士族后裔——水车窑匠人秉承华夏民族尚圆审美文化的折射,又与明清之后带有浓郁功利色彩的机械工艺陶瓷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文质之美

  水车窑匠人为客家先民,是来自中原的士族后裔,受儒家思想影响甚深,千年不改“崇文重教”之良好风尚。物如其人,水车窑的陶瓷艺术理所当然自然地散发出翰墨之香,无论是执壶还是罐或是炉,其或颀长或圆润的外形无不透出一股儒雅风流之质,而且这一特征在全国诸窑作品中显得格外突出。

  拙朴之美

  水车窑作品一色青翠,无纹无饰,表面上给人一种平平庸庸的感觉。然而,这恰恰反映出唐代水车窑发展时期的鲜明特点及其独具的拙朴美。比如在瓷品坯胎上不经意留下的手抓痕,釉表上呈现的垂泪痕,壶、罐类器皿足底留下的“帘格状”刮削痕等等。用进化的工艺技术衡量,它显然是当时的“缺陷”或不足,而在考古学家的眼中,它却是甄别年代的符号;在艺术家的心目中,它则是最形象、最自然、最有韵味的艺术语言。

  片纹之美

  用平常的目光来观察水车窑青瓷,没有人不说它太一般:古拙的外表、平凡味淡,就像身着素装的僧人。尤其瓷器表面,除了自然开片的裂纹,光溜溜的一丁点纹饰都没有。其实,这就构成了艺术的空灵之美。似断又连、似有还无、似真亦幻、似虚却实的裂纹,有多少空灵意境又有多少禅趣虚幻蕴藏在里边。

  韵律之美

  瓷艺作品交给人类品读的实体首先是它的造型构图,而决定造型构图美丑最重要的指标是轮廓线(线条),而线条变化产生的美感称之为韵律。中国艺术品是用线条表现的艺术,如绘画、书法、雕塑、木刻,陶瓷也不例外。信手挑一件水车窑作品,我们尽可在其中领略一番韵律之美。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