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玉堂春摇身一变成赏瓶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25 编辑:张博 点击:1290

雍正帝的赏赐之物

清雍正年间,紫禁城的金銮殿上,身披龙袍的雍正大帝舒服地坐在龙椅上,对面是恭敬肃立的各位王公大臣。一位官员正在向雍正汇报着什么,雍正往常那严肃紧绷的面孔此时已悄然消失,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待那位官员汇报完毕,雍正高兴地将他夸奖一番,随即想了一下说:你干得好,朕赏瓷瓶一对!侍候在一边的太监们将圣谕传到内宫,不一会儿,一件青花瓷瓶就送到了大殿上。

此后,雍正皇帝凡是要嘉奖大臣,赏赐瓷瓶似乎成了一种惯例。后来的皇帝也纷纷仿效,于是一种特供宫廷自用的瓷瓶,便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赏瓶”了。

据说,雍正最初赏赐的那种青花瓷瓶原来有一个很诗意的名称“玉堂春”。那时,得到皇帝的赏赐是何等荣耀,因此,那些得到赏赐的大臣们便直截了当地把它称之为赏瓶,置放在家中厅堂的显要位置,以示皇上的恩宠和自家的显赫。从此以后,赏瓶的称呼被一代代沿袭下来,而“玉堂春”之名反而被逐渐淡忘了。

清人入关以来,尤其是雍正一朝,对瓷器的生产制作十分重视,朝廷设有皇帝亲自任命的督窑官,具体负责瓷器的设计和生产。当时著名的督窑官叫唐英,他1728年上任,在职将近30年,历经雍正、乾隆两朝。他兢兢业业,潜心钻研,在景德镇期间先后仿制、创新了50余种瓷器。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一不美、无一不精,因而颇受两朝皇帝赏识。赏瓶就是由他奉旨负责,“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创新设计的。由于赏瓶的器形优美,制作精良,自雍正以来便成为历任皇帝赏赐功臣的专有之物。

最初的赏瓶“玉堂春”为青花瓷,颈部描绘蕉叶纹,腹部饰以缠枝莲纹。之所以要用青花色和缠枝莲纹,据说“青”谐音“清”,“莲”谐音“廉”,“青”“莲”合在一起,表示“清廉”之意,大清皇帝用这样的方式赏赐官员,既有奖赏和鼓励,亦包含着告诫和警示。这说法是否为后人的附会不得而知,但无疑反映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意愿。

除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在雍正之后还出现了一些其他釉质和纹饰的赏瓶,如纹饰花样繁多的描金赏瓶和粉彩赏瓶。虽然釉质纹饰相异,但赏瓶的基本造型还是沿袭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的风格,并没有大的差异。

在成都博物馆琳琅满目的瓷器藏品中,也有数件这样的赏瓶。其中一件是光绪年间的粉彩描金百蝶赏瓶。此瓶高39.2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3厘米。其藏品描述为:“喇叭口,长颈,流肩,球腹,圈足。通体饰加金粉彩白蝶。口下,足上为焦叶纹;肩颈交接处一周缠枝菊,中间接四个对称‘寿’字。肩颈两周鎏金凸弦纹。底红釉楷书‘大清光绪年制’。”

粉彩描金百蝶赏瓶造型简洁明快,线条流畅,上下部分之间衔接自然,局部的平缓和突起并没有破坏整体的和谐,反而增添了一种有节奏的律动感。洁白亮丽的胎体上,以不同色彩描绘了各种形态的大小蝴蝶,这些蝴蝶或成双成对或独自飞翔。单看这些蝴蝶的画工并不精细,但整体看起来却发现,正是由于这稍显粗犷的线条和简练的画风,反而使得整件瓷瓶非常完美协调,这也许是经过了无数次试烧、对比而得出来的结果吧?而瓶体的口沿、颈部和圈足上的焦叶纹、缠枝菊,以及肩颈的凸弦纹,使图案的装饰效果更见突出。金粉的运用也十分出彩,恰到好处地衬托出这件瓷瓶的高贵与华丽。

一款实用的观赏器,要做到高雅不落俗套,非常难得。清代赏瓶系列的烧制工艺、图案、绘画,都堪称佳作。它那简洁明快的造型,那种看似容易的简约之美,正是造型艺术中最难企及的高度。

上一篇:梅瓶的起源与得名
下一篇:陶瓷鞋的由来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