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的民窑青花瓷,色泽莹澈明净,色阶层次分明,它在艺术上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时代特色,是景德镇民窑继明嘉靖、万历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崭新天地。
娴熟的技巧
(一)层次分明的色阶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成功和独到之处,就是在青花的分水技巧上,运用蓝色的色阶变化,充分描绘景物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呈现一种节奏、立体感,达到明净、清朗、料分五色(“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的艺术效果。所有这些,与当时作坊内科学的分工是分不开的,所谓“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这种染、画的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青花彩绘技巧日臻精进。
(二)讲求线条和布局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装饰,主题鲜明突出,准确而生动地表现虚、实相间的绘画布局,在用笔线条和料色处理上都颇具匠心;如常见的山水景色画中,前半部树、小亭往往排得茂密紧凑,线条粗壮挺健,料色用得浓重繁复,显得密不透风;后半部的远山,则用较浅的料色湿笔勾染,看去疏朗开阔。这样以干湿、粗细不同的用笔和料色,可以充分突出近景的“实”和远景的“虚”,浓淡虚实,相应相宜,显得意境高远,景象葱郁苍茫。
(三)吸收他人的艺术营养
康熙时期的民窑绘画,不但广泛融汇了明代版画插图的艺术营养,用刚劲、细致的笔法勾线,对所表现的形象作夸张的加工;而且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及“四王”等的影响,所绘纹样自有气度沉雄、明净清脱的效果,又不乏运笔出锋,细致丽秀的情趣。这时期所绘人物有唐人风度,同时画匠们充分重视了对人物姿态的生动和神气表现的描绘:如头部微仰、双目向前凝视,是表现放诞,傲慢的性格;手捧酒杯、满颐髭须,蹙额静观,是表现若有所思的神色;又如面露笑容、自得其乐,身旁柳青花红,则说明人物正陶醉于春天的美妙景色之中。总之,无论是凝视遐想、沉思、微笑,还是表现超然凛凛的神气,画匠们都能以精炼和极富变化的笔法把它充分描绘出来,特别是康熙时期人物画的衣纹,往往遒劲而带方形,加上背景以树石、芭蕉之衬,简洁质朴,又显得苍古离奇,风拂衣动,使画中人物显示出一种潇洒自如的落落风度。
广阔的题材
康熙时期,涉及生活各个方面的青花瓷装饰题材,应运而生,有植物、动物、人物、山水景色图案及书法艺术类。
(一)植物图案
在这类题材中较为流行的还是莲花纹,多以缠枝式,有与动物结合、也有与人物画在一起。其次是梅花,例如,“梅月清辉”以浓艳的青料描出花卉轮廓,以浅的色阶烘托出月影,景物萧疏,异常清新。
在这类题材中,还有以寓意手法,采用民间口采(吉祥语),寄物喻义,表现人民对现实社会中福禄寿喜追求的主题。常见的葡萄纹,寓意“多子多孙”;瓜、蝴蝶画在一起,谐音“瓜迭绵绵”,展示对丰收的祝愿,牡丹象征富贵,与花瓶画在一起,寓意“富贵平安”等等。
另外,在顺治朝就大量出现的梧桐叶,康熙时也较多,画面上只一片宽腴的叶子,旁边配诗“一叶得秋高、新春再芳菲”等,特别是那种把诗句题在叶片中间的浪漫装饰法,成了蓝色的叶片,白色字,赋予画面平中有奇的情趣,使人们某种意象得到体现。
(二)动物图案
“马”,“兔”、“鱼”等动物形象大量出现在康熙民窑青花瓷装饰题材中。马有奔卧之分,奔者“骁腾四蹄轻”,卧者,则“似伏江岸听涛声”;兔,以古代神话中的玉兔形出现,往往头仰起,蹲卧在小土坡上,总表现一股骄骄自在的神气;鱼,在吉祥图案广泛流行的清代,是“连年有余”的吉祥物,彩绘者常以细致,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肥硕的鱼儿,从一片碧波中跃出,翘首面对冉冉升起的术阳,象征着一种健康、向上的情趣在升腾。
(三)人物、山水图景
康熙民窑青花装饰中的人物题材较多,略可分:仙佛道教人物(飘逸的八仙过海、寿星盘腿趺坐、西王母手捧桃子等);婴戏纹(百子图、独舞图、庭院游戏等);高士图(竹林七贤等);仕女画(发鬓高耸、脸庞丰满、眉似弯月、唇似米点、端庄稳重);戏曲故事图等等。
当时较流行的还有人物与山水景色画在一起的,像“携杖缘水向家门”、“钓罢戴月归”、“秋江独钓”、“水云影伴低吟”等。这些画面的前半部往往是一老翁在水边柱杖、待渡、垂钓、钓归、凝视和漫游等形象,茅屋置其一边,湖中渔舟若干,岸边杨柳数支,远处的山峦渐隐,好一派山青水秀的江南风光,揭示出康熙时人民生活日渐繁富的现状。
(四)书法艺术类
有中国诗词“赤壁赋”、“梧桐一落,天下皆秋”等,有吉祥语福、禄、福寿葡萄,以及各种字体的“寿”字等;其它的还有用少数梵文、满文、喇嘛文、蒙文作装饰的。
总之,民窑青花瓷的装饰,以质朴、情真、淳美见长,它有其自身的艺术功能,也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其中饱含着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理想、愿望、民俗心理和历史足迹,反映着民族的心理与精神素质,我们应继续探索和研究,使景德镇古代民窑青花瓷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益发得到充分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