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话说景德镇陶瓷之红店轶事(三)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22 编辑:张博 点击:3262

过去红店一般来说,分为三个档次,常规的叫“X记”,一般接受小批量的加工,多属仿古瓷;新式红店则有堂轩名,这个问题我们前面讲过了,规模约莫要大点;第三种叫“瓷庄”,多采用前店后坊式布局,雇佣的画师和工人都比较多,像“丽泽轩”、“大中华”这样的瓷庄,民国时期都很有影响。

由于红店是以釉上彩绘为业的作坊,师徒关系也就是师生关系。红店的学徒多是十四、五岁,学徒必须满三年才能出师,而这段时间只需供食宿或少量的工资,老板便可占有徒弟全部的劳动成果,因此红店老板都愿意带徒弟。大店一般有徒弟十多人,小店也不少于两三个。进店要有人介绍推荐,并要签定投师字约。据老一辈人回忆说,投师契约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定学徒的年限。因年龄大小而异,最小的是五年,最大的是三年,一般是四年。二是待遇规定。从进店起到满师止,应得的待遇以银元计算,不会超过五十块银元。其中膳食及理发费由师傅供给,但不负责医药费。三是对学徒的行为规范,特别是不允许有偷摸行为,一切行动必须服从师傅支配,如发生重大过失,师傅有权逐出店门。不论何种原凶离店的,应将学徒期间的伙食费全部返还,否则由介绍人负责赔偿。另外还规定因故逃走,或在外有不法行为,或发生伤亡事故,师傅概不负责。四是学徒期满,应备谢师酒,桌数由师傅决定,否则师傅有权不承认出师。五是规定出师后,要帮师傅做工一至三年,以报答培养之恩,其工资不论计时或记件,一律按本店工人工资的七折或八折计算。在笔者看来,这投师契约无异于卖身契约。

学徒在满师时,要请师傅坐主桌首席,由他做出师总评。如果学徒一贯尊师听话,做事认真,行为检点的,就能顺利通过。如果不得师傅喜欢的,即使在技术上确有一套,也会在出师酒席上遭到刁难,得不到的认可,也就不能出师。红店的老板一般都加入了“饰瓷同业会”,只要在会中通报某某人没有出师,同业中就无人敢雇,也休想在彩绘业中立足谋生。即使请中介人来调节,出师酒也得有五六席或三四席之多,令徒弟难以承受。

红店学徒出师后,是要加入彩绘工人组织的——“司义社”,才能谋求职业。入社由头首介绍,交三块银元得一支竹筹,一一卜面有社名的火烙印,并写有入会人的名字。筹头红色外上桐油,可以长期保存,相当于现在的“会员证”。同义社每年要做一次会,会员可以凭筹领饼一斤。入社后,在本镇范围内可以寻找任何一家红店画红。但这个工作也不是固定的,老板有生意就雇用,否则就辞退:找工作的方式,一般由同事或亲友介绍即可,但必须有会员的资格。

另外还要“打老鼠”,这是红店特有的行业规定。在新招的画红上人进店之前,照例要测试技术,即让你画一至两件瓷器,老板认为满意即可录用,否则就不予雇用二在红店俗语中,没有被录用的就被称为“打老鼠”了。一个画红工人若有了这个名声,就会面临非常尴尬的际遇,只要传出来,往后求职就更难了,甚至终年无事可做,失业在家。

彩绘工人进店工作,第一天要请同事和介绍人吃“起手茶”,当然,这其中有联络感情、相互关照的因素在内。他们一般进小饭馆,每人一碗清汤(即馄饨)和两个包了,拉拉家常,说些“多多关照”之类的客套话,这是红店起手上位的规矩。如果老板不想用某个工人,就等那位工人手中绘制的瓷器一完上,就给他端上一碗茶,说声“现在不忙了,下次再请帮忙”。这就是辞退了。不过还有三天的“找帐饭”吃,因为老板还欠工人一部分工资待结算。红店雇工的时问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初七,也就是景德镇地区俗称的“上七”。在这前一天,无论是下乡过年的或是在镇上过年的红店佬,都要赶在“上七”这天到老板家去听消息。但临走时,还是要意思一下,回乡的多给一块大洋,算是给点路费吧。红店工人长年累月劳动,只有过大年时休息三天,加上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各歇一天,全年也只有六天休息。一般过三节,红店老板都要摆酒宴请工人,再派发给一些应时食品,比如粽子、咸蛋、月饼、雪梨等。也有在清明、重阳、冬至时只是稍许改一下生活而已,但每逢大节前夕,有些老板也请工人进一趟小饭馆,就象吃“起手茶”那样,丰要是谈找帐或预支工资等事务。按照红店行业的规定,大节前三天,老板不能辞退工人,过节后三天,工人不能辞老板,否则要按照行规处罚。

在红店画红的人,白天都不工作,而习惯于打夜。红店佬同坯坊佬、窑里佬不同,他们不像后者那样是体力劳动者,他们要在瓷器上运笔作画或复制仿古瓷,所以他们是脑力劳动的手工艺人。之所以习惯于夜间作业,一是因为夜间清净,少有人打扰,便于他们构思和创作;二是红店里有一些有名气的画家,比较保守,也怕自己的新画面、新技法被人窥视,所以常在深夜操作,然后用煤油灯熏黑画面,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所以红店习惯于打夜工,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红店佬中许多名画家吸食鸦片烟的一个主要原因。

景德镇的许多老前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打赤膊的是窑里佬,打赤脚的是坯坊佬,穿白杭纺长衫的是红店佬。”红店画师因技术要求较高,工资收入比一般窑场、坯场的上人稍高,因此对衣着也就比较讲究。比如说在夏季,窑场上的工人一般是头上缠白土布汁巾,上身打赤膊,下身穿紫花士花裤,赤脚草鞋;坯坊佬则是一身土布褂,赤脚或者布鞋,从头到脚沾满了雪白的坯粉;唯有红店佬,离开了画桌,便打扮得整齐,衣冠楚楚,一副斯文的模样。其实,红店佬大多有夜间为提神而吸食鸦片的习惯,他们的家眷一般都不在镇上,所以有时候便到风月场中去寻欢作乐,以解寂寞之苦。这样一来他们赚的多,也花得快,一方而收入和支出唯有结余,另一方面又要穿着入时,有的只好按冷暖季节,各留一两件像样的、能作客的衣服。夏季一身白杭纺褂裤,秋季一件丝毛哔叽长褂。穿脏了的“礼服”就在傍晚时分洗好,夜里工作时就放到红炉旁去烤干,第二天照穿不误。其实说穿了,也就是旧式文人的迂腐之气罢了。

然而,更可怕的是碰上“打把势”和“打秋风”的骚扰。在景德镇,窑里佬和坯坊佬由于人多势众,没有人敢欺负他们,而有钱的瓷行瓷庄,有当地的政府势力保护,流氓、地痞们都不敢去招惹他们。而红店佬由于势单力薄,就成了当地混混们欺诈的对象。红店佬每年都会收到几次陌生人的请客帖子,这是地痞流氓中的大小头目假借“做寿”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俗称“打把势”。接到这类请帖都要随礼,多则三四块大洋,至少也得包上一块银元。有时青、红帮的“老小”、天主教的教徒也来“赶兔子下山”,就是设下圈套,趁机拉人入帮或入教。如果拒绝,麻烦事就无休无止;一旦加入,就得按时孝敬“先生”、“哥哥”和神甫们,才能换取一时的安宁。所以旧时的红店佬大多数都加入了青、红帮或基督教。但也有例外的,一般红店佬的陶瓷美术名家,因为他们属于社会贤达人士,能“见官见府”,所以那些地痞流氓是不敢对他们无理的。

红店工人除了受当地流氓、地痞欺负外,还经常遭到“街师傅”的无故寻衅和敲诈勒索。所谓“街师傅”,就是同在“同义社”的会员,进社资格老,但又不愿在店里工作,纠集一帮人在街上东游西荡,靠“打秋风”,也就是敲诈勒索过日子的。当时,几乎每天御窑厂门前和瓷器街的几个茶馆里,红店佬特别多,一坐下来就是十多桌。街师父就揪住一些话茬或莫须有的问题,信口雌黄,胡搅蛮缠,总之非达到敲诈目的不可。最后解决的方法,总是被敲诈的人赔礼道歉,或到餐馆吃顿酒席。如果付不出钱,就由老板预支,到时扣除。这就叫“来是是非者,便生是非事。”

照说吧,同是一个行会的人,大家理应相互关照才是。可这帮人,还常常藉口行业中的一些小问题,大做文章,从中捞钱诈财。到了下半年,又生出种种花样来“打把势”,不是借口自己“新婚”,就是胡诌父母“做寿”,接到请帖的人必须送礼致贺。如果有不送礼的,事后他们就向没送礼的人讨还请帖,借事申辩。先到茶馆去评理,一坐就是十余桌,结果还是没送礼的人理亏,除了燃放鞭炮赔礼外,还要置办道歉酒了事。这种“秋风”可打得邪了。中国名瓷网提醒,由于时间关系,关于红店轶事,我们就讲到这里。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