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瓷都艺术文化渊源

浅析粉彩瓷的发展及当代收藏市场的前景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18 编辑:张博 点击:3018

瓷器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粉彩瓷则是这块瑰宝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粉彩瓷是景德镇窑在五彩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创始于康熙年间。与五彩相比,颜色更加丰富,增加了桃红、广翠、不透明的玻璃白及雪白等色,尤其是玻璃白和雪白的运用,因其具有乳浊作用可使彩绘表现出浓淡粉润、凹凸的变化,层次感和立体感极强,从而增加彩绘的表现力。从手法上对形象的描绘除了用线、还用彩、笃、拍等手法,填色也从平填丰富到洗染、接色等。相对于五彩的坚硬质感被称为“软彩”,具有粉润柔和、秀丽雅致、颜色丰富等特点。

  粉彩在迄今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康熙的初创、雍正的精细完美,乾隆的鼎盛之后,随着晚清政府的没落,粉彩艺术也逐渐趋于萧条,直至民国时期,蜚声海内外的“珠山八友”的出现又给粉彩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机。“珠山八友”的最大贡献便是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与陶瓷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表现空间进一步拓宽,绘画语言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更加深厚。例如王大凡笔下“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人物秀润,纹理清晰;刘雨岑画中的松下“三公”格调清新雅致、趣味天成;汪野亭的青绿山水画面疏朗、布局巧妙;何许人的雪景意境深远、笔触凝练。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画用粉彩颜料在洁白的瓷板上表现出来,无不生动灵秀、弥足珍贵。可以说,“珠山八友”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们的成就不仅在于其艺术造诣本身还在于他们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陶瓷艺术工作者。他们的瓷上文人画在景德镇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一直延续至今,就像一棵百年大树逐渐开枝散叶,其后裔及传人可以说撑起了景德镇艺术陶瓷的半壁江山,涌现出了王锡良(王大凡之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桂英(汪野亭之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松茂(徐仲南之外孙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等享誉国内外的杰出人才。他们大多亲聆“珠山八友”教诲,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出了许多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新一代诸如王采(王锡良之子,善青花斗彩);汪平孙(汪小亭之子,汪野亭之孙,善青绿山水);余刚(余文襄之孙,善粉彩雪景);邓学贤(邓碧珊之曾孙,善粉彩鱼藻、花鸟),这些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后起之秀不仅传承了先辈们的优良技法,还学习了许多先进的陶瓷专业技术知识,他们的作品传统中见新颖,富有鲜明的时代感。正是有了越来越多的有志振兴和发展瓷都陶瓷艺术的新生力量,景德镇乃至全国当代名家艺术瓷市场也才逐渐走向了繁荣。

  当今名家艺术瓷的价位逐年走高,例如前一两年的景德镇某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一件代表作不过三四千元,随着作者职称、名气的提升和技艺的日趋成熟,如今同等大小、同等水平的一件作品已逾万元,其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确实不可小视。正因为此,许多收藏家已逐渐把目光从原来的古瓷收藏移向越来越繁荣的当代艺术瓷市场,其中尤以色彩丰富、雅俗共赏极具表现力、市场前景看好的粉彩艺术瓷备受青睐。在最近刚刚结束的2008年中国首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粉彩瓷便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藏家,王锡良大师的粉彩《李白春夜文会图》拍出了130万元的高价,陆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粉彩花鸟盘拍出40万元;何叔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牡丹富贵大顺图》拍出24万元——还有如章亮、涂序生、韩子丰等等艺术家的粉彩艺术作品都拍出了很高的价位。这充分说明,粉彩瓷艺术确实已成为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们的新宠,前景非常可观。

  “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贵逾珍宝明如镜,画比荆关字比苏——”郭沫若老先生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时视察主营粉彩瓷的艺术瓷厂曾留下这样的溢美之诗。我想,在祖国昌盛、安定繁荣的大好环境下,粉彩瓷这颗瓷国明珠定会绽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上一篇:青花瓷
下一篇:景德镇陶瓷综合装饰艺术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