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陶瓷工笔人物画,就是在陶瓷制品上用线描的手法绘画人物。它不囿于外观的变化,主要着眼于对象的形体结构,用简练的线条概括出对象的形体和神态,用线与线的组织和层次变化来表现对象的质感。
我国陶瓷工笔人物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清代已全面成熟,不仅题材广泛,绘画精细,而且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品种齐全。人物可分为仕女,高士,神话人物,戏剧人物,寓意人物,历史人物,西洋人物,山水人物,婴戏人物等多种。
民国时期陶瓷工笔人物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绘画老前辈们,将国画的技法与陶瓷材料融为一体,并出现了“浅绛彩”,其作品色彩浅淡,浓墨醒出,苍穹遒古,笔老色清,意味隽永;构图注重虚实关系,雅致脱俗,韵味尤穷。
近年来的陶瓷工笔人物画更是推陈出新,其代表有以王锡良,王隆夫,张松茂,戴荣华,李进,舒惠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家大师,他们的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式,使现代的陶瓷工笔人物画更加丰富多彩。
一、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风格多元取向
1、追求传统的写实特点,就是风格上呈现工整、细谨,钟情于古典工笔人物画的笔法、用线及层层渲染中容入现代元素,并借鉴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巧,重新构想着自己的语言形式形态。以何家英、李爱国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工笔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写实观念,走出了一条写实的传统路线。
2、吸收水墨画及装饰画语言,强化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即吸收水墨画语言及其写意旨趣。它从一味传统的工整谨细中走出,进行泼彩、泼墨试验,强化工笔画的写意性而将水墨笔法及写意精髓采纳到自己的语言形态中,不但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也使古典绘画中的绘画形式相融合,如“工笔”与“写意”、“色彩”与“水墨”、等,都在当代实现了大融合,逐渐形成装饰变形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新样式。这种绘画色彩对比较强烈,造型古朴夸张,显示出独特的风格风貌。
3、绘画材料的研究,借鉴油画、版画及壁画的表现手法,致力于色彩的塑造能力和材质美感的表现,并进行多种创作手法方法的尝试。近年来,由材料而表现已经成为绘画交流的总体趋势,在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过程中材料、肌理媒材等技术元素的使用也越来越明显。画材的拓展与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工笔画的语言表现,从而使工笔人物画相对于古典时期的绘画具有更宽广的表现领域和更抢眼的视觉效果。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原因
1.地域及文化选择的不同
当代文化语境的独特性必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符合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时代的需求。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艺术家的文化价值取向、审美理想不再有单一的标准,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己经突破了过去审美模式的单一性、模式性的局限,几乎每一位工笔人物画家都在努力突破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模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层出不穷。这种种迹象表明,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格局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并置的时代,寻求突破成为必然。
2.不同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促成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风格
改革开放迎来了强调艺术个性化创作的现代艺术潮流,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当代中国画坛正步入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进程,面临如何向现代转型的问题。当代广大工笔人物画家们自觉尊重自己的地域、民族文化的个性价值,努力顺应自己思维模式,积极构建拓展其独特的个性化艺术表现形势,探索艺术的发展方向而向现代蜕变。
三、陶瓷工笔人物形象的适度夸张与变形
陶瓷工笔人物形象的适度夸张与变形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凡艺术作品都带有夸张的因素。艺术的夸张变形,历来就是中外陶瓷艺术家造型写像,抒情寄意的重要手段。“艺术要把客观事物的最重要的拿过来,加以强调表现。夸张在感情上给人以最大满足。艺术表现爱和憎,要充分表现感情就要夸张,只有真实的夸张才有感人的魅力。”而陶瓷艺术家要想自由的获得对于客观对象的夸张变形,就必须懂得和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和规律。因为宇宙间一切可视的物象,普遍存在着对称和均衡、比例和尺度、节奏和韵律、静感和动感的形式因素。陶瓷工笔人物绘画在对人物作大幅度夸张变形描写时,需要紧扣形体的内在结构,因此,那些合乎情理的变形人物,总是仪态万千,生动传神。夸张是和写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陶瓷工笔画中的物象是介于“似于不似之间”的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当代陶瓷工笔人物绘画创作时,要求画面,形式上有着大胆探索,把创作者个性的某一点发挥到极致,繁就繁到家,简就简到位,才能使作品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
在当代,随着陶瓷绘画观念的更新,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陶瓷工笔人物画画坛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有的在传统基点上作更深层次的内涵开发,有的更多地从外来艺术中借鉴新的手法而别开生面,有的打破工笔写意的界限而互为渗透。当今陶瓷工笔人物画已不再为传统的成法、样式所拘泥和束缚,它的题材也不再是神话人物或历史故事,它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平面的装饰,又有来自西方的写实,也有现代样式的形式构成。当代陶瓷工笔人物画以其自身固有的写实、装饰、构成等元素为主题,主动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表现出极大的“以我为主”的开放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