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遭反,假如这是一部电影
电视镜头里的80后,穿着随意、思维活跃、对事执着、拥有梦想。而现实中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家郑小波身为一名80后,同样有着对梦想的执着于不懈,而这一执着就是十几年。
郑小波出生在一个山水环绕的美丽小村落。自幼好学,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他对绘画的执着来源于中学时的一堂美术课,当时老师绘画了一幅蓝天下的村庄,画中蓝天是那么的湛蓝,村庄是那么的热闹繁荣,这时郑小波心里惊奇不已,心里暗暗叹道,原来万物还可以通过手中的笔和各色颜料绘画出来。绘画的魅力深深的勾起了幼年郑小波的兴趣。此后就深深喜欢上了美术,整个人就像中了“毒”一样,上课时会画,回家会画,在外没笔时就用树枝当笔在地上画画。有时被同学碰到会遭他们的冷笑,“你画的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像”。之后上课画画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得到的是一阵阵的训斥,但是这些并没有使倔强的郑小波放弃绘画,相反使他更有追求到底的心,只是在学习和绘画的时间上懂得了合理安排、分配,之后课程没落下,画画也继续“走”着。
获得父母理解,初识瓷画魅力
由于郑小波对学习和绘画两者都不误的态度,使他顺利跨过在人生第一个坎—中考。看着儿子仍在坚持画画,父母从之前的训斥打压到慢慢的理解并接受。还送儿子利用课余时间去画室报名学习。后来有一次跟随父母来到景德镇,看到街头器型迥异、五光十色的陶瓷,不由说道,这里怎么都是陶瓷。妈妈笑着说道,没有陶瓷怎么叫千年瓷都呢。来到表哥画室看到各种各样用泥土做成的东西,问到这些是做什么,表哥说这些都是陶瓷泥土器型,不过还没做好,等在上面绘画完就完成了。“天呀,在泥土上画画,太奇了”这句声音在郑小波心里反复回荡,久久不散。这时郑小波心里暗暗下了决心要由之前的绘画变为现在的瓷上绘画。
了解了瓷文化,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师傅领进行,修行在个人。之后的每个假期都会学习瓷上绘画,经老师的严厉管教和精心指导,郑小波有了扎实的基础。04年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因有着扎实的基础以及勤奋学习的刻苦深受老师的喜爱与好评,08年完成学业后,决定留在这座瓷都发展。
郑小波 《穆桂英》
苦于耕耘,不问收获
毕业之后独身在瓷都闯荡,才知道学校里学的都是陶瓷 艺术的公共之处,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奈何身怀瓷意,心有猛虎。于是开始不断走访、思考。集大家之所长找自身的独特点。经过一次次的尝试,终于被眼前的高温颜色釉作品深深吸引,一向喜欢古代戏曲人物的郑小波,发现如果把这些戏曲人物用高温颜色釉展现出来是多么令人新奇。于是便开始思考新的创作方向,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学习,渐渐掌握了颜色釉的性质,其中要掌握和创新就必须不断的尝试、烧制。过程中的些许经历有喜有惊有悲有怒。
从郑小波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人物的表情刻画生动形象,笔触细致,动作灵活,颜色釉的掌控之好,所以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业内的广泛好评。在采访中,郑小波说,“我觉得我的绘画之路就像是演电影一样,起伏不断,但是我相信,最后还是会喜剧收尾得”。
的确,郑小波的电影尚未结束,他的瓷绘艺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