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彩是在已烧成瓷的器皿上,用釉上古彩、粉彩、新彩的色料绘制纹饰,再进行700℃到900℃左右的低温二次烤花。现代釉上彩陶瓷艺术是现代的艺术家运用现代的审美眼光、现代的审美思想,将可塑性很强的瓷土或者陶土,采用手工成型或一定的模具辅助成型,经1300℃的高温火焰烧成后形成一种硬性的、永不变质的一种陶瓷,再加以调和了适量的油或者适量的水的釉上彩的色料,于高温烧成后的陶瓷上绘制带有现代艺术家审美观念的纹饰图画,经过低温烤花制成的陶瓷艺术品。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陶瓷艺术品,也不论是釉上还是釉下的陶瓷艺术品,陶瓷艺术都有原作陶瓷艺术品和有产业陶瓷艺术品。对于产业陶瓷艺术来说,大多用于日用陶瓷,如碗、杯、碟等等,因为日常生活而有着广大的市场供应需求,通过模具或机械的手段去大量或批量生产同一造型或同一画面的陶瓷艺术产品,这类产品大多也价廉物美。而笔者现在讨论的主要是谈原作现代釉上彩的陶瓷艺术作品。狭隘一点的说,是现代陶瓷艺术品三大类之一的,画于平面瓷板上的或者已经成瓷的瓷瓶上的原创釉上彩瓷画作品,是烧成或烧成后再行加工多次烧成的单件作品。
这类作品一般是独立的欣赏对象,不受环境条件所影响,既不是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也不是现代工业设计。目前,在业化、机械化产品大量泛滥后,陶瓷艺术失去人情味,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瓷画作品是用作家居装饰,正如现代人们穿衣服忌讳撞衫一样,需要的是日常生活归真的情感,我们希望家居装饰也能够张扬自己的性格,追求回归自然,因此购买的反而是原作,它是一种具有纯精神和感情的、个性化很强的手工绘画陶瓷艺术作品。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说现代釉上彩陶瓷艺术是一种民间陶瓷艺术延续的发展,它自由而天趣、纯朴而奔放,不拘一格的追求更多地表现手法,是民间的陶瓷艺术之光,是回归的意识反映,是现代审美的体现。
在这里笔者一直在强调“现代”二字,原因是陶瓷艺术品是一个重时代感、多样化的艺术品。不论是石器时代的彩陶,还是秦代的兵马俑,或者汉代的说唱俑;不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莲花尊,还是宋代影青,或者元青花,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陶瓷作品几乎都与当时的生活协调一致。那么现代居室采光充足,色彩明丽,线条简洁,那些题材陈旧,纹饰琐碎、釉彩沉闷的作品已无法适应。在重新肯定手工的价值,不拘一格的追求更多的表现手法,追求现代民间陶瓷艺术的质朴情感和语言的现象普遍化、国际化的时刻,现代釉上彩绘画的陶瓷艺术品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改变了原始陶瓷艺术品制作和装饰过程中不能立即看到最终效果的朦胧状态,改变了原始陶瓷艺术品只有通过火焰才能最后显现真面目的朦胧效果,因此,现代釉上彩陶瓷绘画的艺术作品减少了原始陶瓷艺术品对陶瓷艺术家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既要有科学的头脑,又要有艺术的细胞;既要能熟练的驾驶材质、制作过程、烧成温度的选择的控制,又要有现代的造型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原始陶瓷艺术品只有在基本上掌握这几个方面的知识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发挥材质、工艺流程、烧成的特殊作用,而现代釉上彩的陶瓷绘画艺术品却不需要掌握这么多方面,变得更加简洁而直接。
除了强调“现代”这一表示时代感的词汇,笔者还多次讲到“原作”。这个词可以说是在讲述科学上的规范化,代替不了艺术上的多样化,复制品代替不了原作,机械也永远代替不了手艺。虽然说现代陶瓷艺术是交叉的综合性的学科,科学中有技艺,技艺中有科技,科技需要艺术,艺术需要科技,科技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开僻了前景,陶瓷艺术的发展又体现了科技。但是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创造而言,适当的采用科技成果自然是可取的,但是,滥用科技成果却是可悲的。现代釉上彩的陶瓷原作艺术品,减少了陶瓷艺术的构思、构想、设计上全面都运用科技实现的必然性,将不可复制变的效果更突出,将特殊的个性语言得到发挥向简单化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先进和地球村的构建,使世界再也不是分散的板块,而是被日益紧密联系起来。流动开放的环境,互联网的快速方便,带来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鲁迅说过一句话:“焦大不爱妹妹”,那些纯艺术的作品曲高和寡,用于装饰的现代陶瓷艺术品如果过于巨大笨重在当前这个形式下市场比例很小,购买者的范围一定较小,形成不了市场气候,遗憾的是追求高品位的艺术品只有精通艺术的收藏家会购买和送往博物馆。人们更多的会考虑携带运送回家、送人的问题望而生畏。而釉上彩陶瓷艺术品由于风格更广阔的,色彩更明丽,在更出效果的情况下,比一般同体积的陶瓷艺术品轻便,不容易磕碰,便于携带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