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工细腻、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瑰丽秀雅为特色的粉彩艺术瓷,“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至今己有三百多年历史。粉彩山水瓷画在发展过程中,与国画山水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作品布局、皴法和笔墨技法中,受到国画技法的深远影响。
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我国东晋、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成为独立画种,其表现技法有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没骨、水墨等形式。在作画时,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等手法来描绘物象。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国画创作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造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
刘里明作品《商隐雅聚图》
粉彩山水是以描绘山川自然景物为主体的瓷画,在瓷器釉面上,以含砷的玻璃质粉彩颜料作画。描绘形象不仅要用线条,还要用彩、拍等技法。填色从平填到洗染、接色,用多种工艺完成绘制创作。作品烧成后,呈现出粉润柔和、雅致美观的观赏效果。国画是用水墨在宣纸上作画的水墨艺术,粉彩山水画是在花瓶、瓷板、盘、碗等陶瓷器型上绘制的,作品画好以后,还需要经过780℃的窑温烧烤,才能显示出光泽莹亮的画面。因此,瓷画作品被称为“火的艺术”。
现代陶瓷艺术家山水画往往采取中国山水国画的创作手法,进行变化多端的运线、布点、施墨、敷彩,以独特的笔墨形式创造艺术形象。中国画艺术的境界就是有“笔墨”,气韵生动是从骨法用笔中取得的,从骨法用笔中透露出生动的气韵。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皴、点、擦,“墨”是指晕染、泼、积等墨法。“笔墨”是组成国画作品的重要因素。在构图上,陶瓷艺术的粉彩山水创作讲究尚神韵、求情趣。布局不受视线束缚,采取散点透视和视觉记忆来布阵置势,安排构图。“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竖尺,体百里之遥。”将国画山水远近透视布 局的特征,成功地运用到粉彩山水瓷画创作中。瓷画与国画同样是采取高度概括、突出主题的创作构思,充分发挥作者的艺术想象力,以取舍、提炼的手法来创造物 象的。融诗文、书法、绘画和印章为一体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国画的艺术特色、表现技法,不仅对传统粉彩山水瓷画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己经出现国画山水表现形式的现代山水瓷画。随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山水画家聚集在景德镇采风、绘画,国画山水与山水瓷画的创作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必然的趋势。
粉彩山水画中的疏密、虚实、动静、藏露,都要在布局中体现出来。画面的疏密,是块面和点、线之间的对比,大面积的料色,会形成密集的画面。料色的厚重处紧密,浅淡处是疏阔的景物。在作品中,房屋汇聚是密,树林、坡岸为疏,疏密相间才有明显的对比。虚实感是由自然山水的客观景物所产生的,在山水瓷画的布局上十分重要。作品中的虚实,安排恰当,画面就会引人入胜,这是画面安排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清代王原祁的国画《清溪绕屋图》,作品构图取平远法,景物位置疏密结合,虚实相生,平中寓奇,章法严谨而隽永。作品以清溪作为调节画面虚实空间的重要手段,画面的虚实变化对比,巧妙地统一于溪流的转折延伸所形成的运动节奏中。国画山水的这种构图特点,往往被粉彩山水瓷画多采用。
粉彩山水瓷画的皴法,同样也吸收了国画的皴法。从古到今,历代画家以造化为师,在作品中,创造了山水画“十八皴”,以不同的皴法表现山石的质感。我国地大物博,塞北、江南的风景有不同的特点。西北高原,石骨凌峥。江南地区,山川浑厚,名山大川都以独特地地貌姿态而形成不同的形态,皴法虽多。但是,按其特点,又可分成三类:(一)表现线条的皴法,有披麻皴、荷叶皴,以中锋用笔、笔法松散灵巧。(二)表现块面的皴法,如斧劈皴、刮铁皴,用侧锋阔笔画出,表现陡峭坚硬的山石,质感刚劲有力。(三)表现点的皴法,有米点皴、雨点皴等,适合表现山峦的形态。这些国画山水中的皴法,也常用于现代粉彩山水瓷画中。
刘里明作品《五贤图》
笔墨技法的使用,山水画与其它画种相比,笔墨运用之间,如皴擦钩勒,点垛渲染,拉线作圈,变化更多。作画落笔之际,提按撇捺的不同笔法,产生出“焦、重、浓、淡、清”五色墨韵。国画笔墨技法运用到粉彩山水瓷画绘制中,表现翠染苍山、山河竞秀的瑰丽画面。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吸收了国画艺术风格,创作出粉彩山水瓷画作品。“珠山八友”中的汪野亭的粉彩山水作品,用笔苍劲,设色清丽,意境深远。他以大绿和雪白罩填的粉彩青绿山水,吸收了清代初期“四王”的水墨山水特点,将山水由国画的平面转往立体瓷器装饰,将人物与山水相融汇,显示出常有的生活气息。这些粉彩山水画的布局、皴法、笔墨形式、表现技法,具有浓厚的国画风格。
山水国画,是山水瓷画的创作基础,对粉彩山水瓷画的创造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粉彩山水瓷画的创作中,我们要深入探索创作技艺,吸收国画、书法 的艺术风格,结合当代审美观念,发挥陶瓷材质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精美的粉彩山 水瓷画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