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和朋友晚上逛至一个字画拍卖现场,受长期从事宣传陶瓷艺术文化的熏陶笔者对书画艺术也是十分欣赏,看到书画拍卖场台上不断展示出“富贵吉祥”“云山飞瀑”“鹏程万里”等大幅画作,这些与一些景德镇陶瓷艺术家老师的作品图案大致相同只是画工上就相差甚远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上百件的书画中笔者被一幅3.6米的红梅傲雪和一幅2.6米紫梅映月深深吸引住了,第一时间我就想到了陶瓷艺术家中像田鹤仙、王鹤亭、徐国明的梅花画作品,我知道这些画虽然装裱精美大气但并不是卖家说的什么手工画,由于对艺术的热爱我还是当即拍下,并借了朋友些钱将我喜爱的梅花画收入囊中。也许这就是收藏劲来了什么都抵挡不了吧。
徐国明老师在他的文章“瓷器上的梅花画”中讲到:梅花,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诗经·国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意思是终南山有什么?有山楸树有红梅。早在三千年前,在《诗经》等古籍中就有有关梅的记载,唐宋以后更普遍被引为诗词书画的题材。据历史记载,唐代边鸾是我国画梅最早的人。至五代,滕昌祜把梅花单独成画,宋代,花鸟画发展到极致,画梅风靡一时独立成科。释仲仁、杨无咎、赵孟坚都以画梅所著称。元代文人画勃兴,吴镇、倪云林都是画梅高手。诗人庾信、杜甫、陆游咏赞梅花,北周的庾信是当时咏花诗人的代表。《梅花》,“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梅花香飘百里,梅诗梅画传承千年。
梅花,大师诗画中的主题
北宋的林和靖,结庐西湖孤山,植梅蓄鹤,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古今传唱的名句。元末王冕的梅,自成一家,独具一格。尤工画梅,亦多咏梅之作,其诗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笛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满眼落梅,一桥碎花,留下无限情思。王冕《白梅》诗中“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的诗句,歌咏梅花的诗画,对后来的瓷画产生深远的影响。清末民初,官(窑)民(间)起,瓷衰艺兴,瓷器上文人画的出现,浅绛始祖,御窑大师程门。1879年浅绛彩《梅雀阁》花乌图瓷板,开创梅画的一代先河。新彩奠基人之一的潘萄宇的双鹊红梅粉彩圆形瓷板画,一对山雀紧紧相依,梅花以红色染花瓣,黄色点花芯,虚实疏密,笔法透逸,清新艳丽。从此,瓷上梅花画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梅花千姿百态,梅画丰富多彩
珠山八友王琦、邓碧珊、何许人、毕伯涛等人合作的《暗香疏影》,汪野亭先生粉彩瓷板画《梅花通晓梦》,刘雨岑先生《介眉寿图》瓷板画,毕伯涛《咏梅图》。陶瓷美术家章鉴先生的粉彩枇杷瓶《锦鸡梅》、粉彩高白釉《梅花小鸟》,陶瓷学院著名老教授胡献雅先生《梅花》釉上彩瓷盘、《迎春图》,钟莲生教授的《报春图》,渊鸣山的《喜鹊红梅》、乾坤清气粉彩瓷板画,张树基的《梅知春近》,徐梅生的《梅花图》瓷扳插屏。孙月轩的粉彩瓷板画《一枝红梅在桥东》,沈盛生的白梅雪地《琼阁飞花》粉彩瓷板、《梅花香自苦寒来》,刘平的《鹤守寒梅》,李进的《赏梅》,涂序生的粉彩《梅妻鹤子》。梅花不仅在画上丰富多彩,在装饰上也是千姿百态。郭文莲教授的综合装饰纹瓶《赏梅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的亚光颜色釉梅花瓶,黄云鹏的青花釉里红梅花五福,熊钢如的青花釉里红《红梅》瓷瓶,陆辛一的青花《中华魂》、综合装饰《梅》箭筒,朱明的冰地红梅粉彩鱼尾瓶,陆如的青花君子雅集瓶,田慧椽的梅花釉里红、梅花色釉舞、色釉《梅花瓶》,吴文斌的霁青釉堆白梅花,王淑凝斗花斗彩白梅寿带,刘融天的《梅纹》、梅花纹花插、釉里红梅花枣形瓶,戴荣华的古彩描金《天寒花自香》瓶。范敏祺的红地梅花《绿枝清香》瓶。
当代梅苑“三圣”引领群芳。在众多的梅花画家中要数田鹤仙、王鹤亭、张松茂三位大师。宋·陆游咏梅的诗:“与梅同谱又同时,我为评香似更奇。痛饮便判千日醉,轻狂顿减十年衰。”“花香十里”,大师的梅花深深地影响着陶瓷艺坛。 王鹤亭先生以画梅称著,2004年景德镇千年华诞之际,人民画报社授予王鹤亭先生“终身艺术成就奖”、“当代陶瓷梅圣”、景德镇陶瓷美术界都尊称他为“梅花大王”。
徐国明老师师从王鹤亭先生学得一手好艺,又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恩怀的指点,在釉下陶瓷综合装饰和花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并日趋成熟。徐国明的梅花,继承王老“梅花弄影”的技法,老干新枝,昂然挺立,梅花盈头,舒展俊秀,衬以梅花树影,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表现出“疏影横斜水清浅”的诗意。他的代表作“盛世五丰”,把石榴、葡萄、荔枝、桃子、柿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石榴红红火火,葡萄硕果累累,荔枝大吉大利,桃子人寿年丰,柿子事事如意,整个画面喜气洋洋,充分体现了祖国繁荣、和谐、稳定的盛世景象。“梅花香自苦寒来”,徐国明的作品,在多次参展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