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良如老师现场绘瓷
前些天在石家庄市博物馆举行的“瓷韵•瑰宝——景德镇实力派艺术家作品特展”活动现场,江西省著名陶瓷艺术家邓幼堂、吴国兴、涂良如、毛光辉、徐国明现场展示景德镇传统制绘瓷技艺全过程。一时间陶瓷展厅内聚人众多,热闹非凡。老师们聚精会神于瓷上绘画,众人连连称赞,纷纷被这种传统制瓷技艺所吸引,笔者于现场切身感受这种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妙绝伦。
陶瓷艺术大师以工笔和写意为主要表现形式,为我们传达着浓浓的瓷风国韵。釉上新彩作画,邓幼堂老师擅长山水,在山高水阔中为我们展现出意境悠远、清新雅致的工写意境。涂良如老师的工笔细描,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贴且传神。吴国兴老师的牡丹,国画韵味浓厚,表现出深厚的文人画底蕴。毛光辉老师小写意画鹰,更是惟妙惟肖,让人称赞。徐国明老师瓷上梅花,贴切传神,梅的风骨,梅的精神,尽展无疑。
现场观摩大师瓷上作画,看似容易,实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艺术实践,才能创作出精美的力作。线条,是艺术造型的重要媒介,以线造型是国画、瓷画的表现手段,在涂良如老师工笔人物瓷画里,就用到了国画“十八描”中的铁线描、游丝描、琴弦描,也有图案画的纤细线条,还有用细点组合而成的线条。涂良如老师定是在对物象的轮廓线进行取舍以后,用简约的线条,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动态。涂良如老师在作画过程中,对线条的排列组合十分讲究,线条的长短、疏密、转折,都与物象的形象密切相关,给人以流畅自如的感觉。
我们只是在关注涂良如老师的瓷上绘画的精妙,但实际上,涂良如老师的瓷画表现,有着深刻的寓意于其中。据涂良如老师介绍,他的每件作品都不仅仅在向人们展示一种传统的制瓷技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精美的陶瓷形式,向人们诠释一种思想,一种对人生的感悟。正如这次瓷上作画,墨竹掩映,苏轼拂袖而立,眼神矍铄,表情淡然。一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风亮节跃然瓷上。
另一件《紫气东来》瓷瓶,以典入画,传说中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延伸至今,多比喻吉祥的征兆。涂良如老师工笔细描,将人物刻画的细致入微,贴切传神。老子被刻画得目光炯炯,睿智隽永,一副慈祥和蔼而又不失智慧大气的神情,除却那几分仙气,倒是多了些生活情趣。伴童手持葫芦棒,立于身侧,几多敬仰,几多倾羡。人物衣褶,以浓淡、疏密的线条描绘,层次分明,轮廓清晰,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另外,三只蝙蝠于画面中展翅高飞,寓意福在眼前,倒是多了些活泼情趣。精妙绝伦,形容这件作品再合适不过。
仔细观察涂良如老师的瓷画作品,多以细点精描,与线条相结合,很好的表现了人物五官的质感。工笔细描,在下笔之前就已经想好所绘物象的轮廓,做到了成竹在胸,虽与写意画相比,不能尽兴挥写,自由发挥。但是,因涂良如老师的作品有深度,有新意,传承了工笔国画的风格,再加上自己的创新理解,深得广大藏友青睐。
笔者被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涂良如这种瓷上工笔人物深深吸引,便萌生了采访涂良如老师的想法。面对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涂良如,还真是有点怯生生的感觉。但涂老师一脸微笑,其平易近人、温和可亲的形象立刻打消了笔者的种种疑虑。涂良如老师谈到瓷上作画不仅要有坚实的基本功,精湛的绘瓷技艺,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画瓷,用心经营这种传统文化。言出必行,涂良如老师也正是在用心经营自己的陶瓷创作。每一件作品都注入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意境悠然,寓意深刻”这样死板的词,恐怕是不能将涂良如老师的瓷画意境表达的通透。用心画瓷,用心感悟人生,这恐怕是涂良如老师给我们的最大启示。祝愿涂良如老师在瓷坛艺苑创作出更辉煌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呈现更多更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