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具有“以形写神”、“似与不似”的特点,在陶瓷粉彩山水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粉彩山水作为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种主要门类,在我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它具有粉润清秀,俊雅秀美的特点,故而历来深受国内外陶瓷艺术鉴赏家和收藏家们的推崇和关注。同时,由于它操作工艺复杂,材料性能难以控制和掌握,因而更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从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山水画的爱好与执着追求。瓷画代表“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青绿山水那更是历久弥新,广为追捧。如今汪派山水已是开枝散叶,到第四代传人汪沁、汪雪媛、江葆华、汪艳等的山水瓷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锐意进取、别具一格。
汪沁1966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自幼酷爱艺术,曾祖父为“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祖父汪小亭为陶瓷美术家,其父汪平孙为景德镇市 陶瓷名画家。作品风格清新淡雅,秀丽灵动,意趣恬静,具有传统文人画韵味,运笔细秀柔协,手法多作披麻皴,构图以平远为主,兼具深远。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并在全国各地展览,深受藏家青睐。我们常听到有人说:“某某人的山水画得真好,有意境。”可见有无意境,意境的大小、高下、深浅,是衡量山水画档次与品味的一条重要标准。艺术如诗,需要用心去经营,只有画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所要描绘的意象之中,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的最佳 意境。
借鉴传统,充实基本功力
中国山水画注重笔墨技巧,讲究构图布局。中国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短线即为点,点线组合即为面)线条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因此前人总结出来的皴法不能丢,应根据表现对象选择恰当的皴法表现山石的结构及其肌理效果。由于陶瓷不像宣纸那样具有吸水性强、易产生洇的效果,因此必须结合陶瓷材质及其工艺特点,因材施艺,借料生情,着重笔墨线条的运用,以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散点透视是中国画区别于西画的又一大特点。这也是中国画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把看得到的,甚至看不到的景物展现于同一画面之中。尤其是瓶、缸之类器型,可以采用通景构图,移步换景、皆成画面。而且在构图中必须讲究主次、疏密、虚实、黑白、呼应、藏露、开合等辩证法则,要表现出画中景物的层次感,获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审美效果。这些技法是陶瓷山水画的基本功底,是作品形的表现,只有整体上把握住形,才能进一步表现出神。
粉彩山水技法不但是门传统工艺,更可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粉彩山水不满足现实地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单纯地追求自然界的景物美,而是通过自然界中的景物把作者的心灵与客观世界的生机融化于意境结为一体,表现出作者的向往与情感。粉彩山水意境主要是以自然界中的山川、风、雨及人物楼台、亭阁等为表现对象,揭示自然生活之美,从而引发人们的情感。
所以说粉彩山水技法是借鉴中国画的装饰手法,结合自己的工艺特性,形成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又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以造化为师,重视写生
陶瓷山水画不是对自然景物机械的模仿,如实的再现。优秀的山水画也不能靠临摹画册来产生,画册只能提供参考借鉴,只有身临其境,目观心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山水作品。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锡良、张松茂等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别开生面风格独异,特色鲜明,这与他们长期坚持写生分不开的,在收集大量创作素材的基础上,通过取舍整理,迁想妙得,艺术加工才得以创作成功。
营造意境,情景交融
能使观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甚至产生共鸣。这就要求陶瓷山水作品做到“情与景合、意与象通。”画面所表现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神情意态与陶瓷工艺形式的统一结合,达到生动感人,耐人寻味的境界。因此陶瓷山水画中“不可无我,景物也不可无情。”在表现客观景物的同时,要与自己的感受相联系,使笔下的景物富有感情色彩。也就是说要通过作品的思想使其人格化,成为“人化的自然”成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才能“境界全出”。
山水画创作中的云和水,在作品中占有显著的位置。云和水是流动变化的,它们起着画面平衡和调节的作用。川西高原山区多云多水,处理好云水与山峦的关系和树林与山舍木楼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试观画面层峦叠嶂之中,云烟飘渺,涌泉飞瀑,变幻万状,给人一种无比生动之美感。这些看似得于“偶然”,但必然是画家在生活中所熟悉的,其感受越深则表达越真、越妙。水是自然的形象,在山水画中是最引人注目的。画家要深入到大自然中细致地观察、写生。“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但画水必知水源,没有“山中一夜雨”,就无“树梢百重泉”。
流云、溪水是空中见虚,而山石、树木,则是虚中见实。山之势有奇峰突起,有层峦叠嶂,有沟壑荒垣,有悬崖峭壁,千变万化,脉络起伏,须掌握一个“势”。自然界里的四时季节、晨昏阴晴,都直接影响山的面貌,如光对山石物象的雕刻,明暗对山石层次的衬托等等。树木品种丰富,千树百态。树画法则有仰有俯,有深有远,疏密参差。画树应从枯树入手,捕捉各种树木的特点和造型。树木生长依自然环境不同而有种种变化。如川西平原与高原之不同,在于树多木润,因而树木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我们在进行山水画写生和创作的时候,要学会在山石、河流、树木与其它物象之间,合理穿插,以静制动,处理好点、线、面各绘画元素的结合,要构图上使画面整体生动和谐,令观画者产生自然亲切的美感。就山水画涞水,如何才能营造出富有意境的作品来呢?
首先,应做到意在笔先,心中有谱。作品意境的高下,主导在意。画家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民生、崇尚真善美,才能充分发挥其创作潜能,创作出富有意境的高格调作品来。如欣赏钱松岩的《红岩图》,你会体会到一种雄伟壮丽、光明灿烂的意境。因为这个意境是画家钦仰“红岩”这一历史丰碑所产生的思想感情的凝聚物,是革命先烈伟大精神的象征。
其二,营造意境,可以诗词入画,并运用抒情、寓意、象征、比喻等手法。山水画常常表现出画家主观的精神色彩。如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就是根据毛泽东的词《沁园春•咏雪》来进行创作的。图中那苍劲的青松、雄伟的山岩、莽莽原野、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这些景物不仅集中地、典型化地表现出祖国壮丽的河山,也最能代表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图中那蜿蜒的万里长城,象征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冉冉升起的红日,寓意新中国灿烂的前程。毫不夸张地说,这件巨作富有广阔、高远、欣欣向荣的意境。有意境的画,一般都蕴含着浓浓的诗情,尤其是山水画。同样,一首好的山水诗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画。
其三,营造意境,应讲究构图布局。中国画构图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形式服从内容的创作原则;二是体现了矛盾统一的辩证规律。画家在考虑构图时,一般首先考虑内容,即“必先立意,而后章法”。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有的注重气势,多采取全景构思图,主山雄踞图中,挺拔凝重,气势迫人;有的表现情韵,作品多取“边角式”构图,显得空灵俊逸。而且构图时必须妥善处理景物的宾主、虚实、疏密、呼应、藏露、开合等对立统一关系。
粉彩山水技法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备。在绘画中过于强调写实,面面俱到是不可取的。删繁就简,要密不通风,疏能跑马,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境界。这便是粉彩山水技法表现的最高追求。所以说粉彩山水技法中要表现的是“不可无我,但物也不能无情”。在表现客观对象的同时,要与自己的主观感受联系一起,这样表现的画面才具有感染力,否则,空有“形似”而缺乏生命力,就不会美感。
总之,粉彩山水技法是通过作者的思想,使它的对象人格化,成为人化的自然,表现出人内心意识的一部分。惟其如此,作者才能够自由地把自然世界作为描绘对象,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正因为如此,粉彩山水技法才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形成自己独特的装饰艺术。加上它的赋有诗一般的气质、音乐般的魅力,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文化艺术的一个绝妙的艺术门类。
粉彩山水技法不但要继承,发扬光大,更要取长补短,创新于世,让景瓷人走得更远。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对画家来说,生活不仅要广,更重要的是深。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是要探微钩沉、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