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鹤仙,原名田世青,后改名田青,字鹤仙,号梅华主人、荒园老梅。于民国初迁景德镇,先后任景德镇税务局职员、江西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先画山水,后专攻梅花,传世作品以梅花为多。田氏画梅,承元朝画梅大家王冕之法,用笔简练,墨色清淡,以若断若续的笔触写枝干,枝丫扭曲处更是似有似无,变化之妙,极富韵致,充满生机。创立瓷画上的“梅花弄影”技法,虬劲盘曲的树枝,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作品梅满字多,深厚朴茂,生意盎然,满纸留芳。
田鹤仙少年时寄居江西抚州岳父家,民国初年曾任景德镇税务局职员,后任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后来才加入绘瓷行列。先攻山水,后改画梅花。其绘画艺术,以梅花独步画坛。鹤仙的梅花,深得元代画家王冕的影响,其竹杆似断非断,节节相连的用笔及构图无处不体现王冕的绘画精神,“珠山八友”发起人王大凡赠有“山水清浑成一格,梅花作出更无双”的赞誉诗句。
田鹤仙气质文雅,为人谦和。高大的身躯,大气的五官,胖胖的脸庞,稀疏的乌发,数九寒天亦不戴帽子,炯炯有神的双眸不饰眼镜,颇有超然物外的梅花气韵。他生活清贫却过得十分潇洒,喜爱钓鱼、种花、饲鸟、玩石、饮酒。种花分送邻里,与友人对酌,旨在消除心中块垒。他崇尚自然,追求返璞归真,既爱大自然之山水,又爱奇石天然成趣的山水,认为二者皆是造化之功。一次他沿溪行,偶尔瞥见一奇石,造型酷似天然山峰,细窥石面显露出浮雕式层峦,乃溪流长期冲刷巧成,激动之余,以手拔出l尺5寸长之青石。奇石出水后,他发现水中尚有一截,懊悔未用锄头掘至根部,否则更完整。王大凡闻讯观赏后,盛赞造化之神奇。其钓鱼意在寄托求鱼不求人的情怀,独自置身荒郊野外,不受名誉所累,寄情青山绿水,品尝活水煮鲜鱼,别有一番滋味。
人生态度达观的田鹤仙,面对儿时寄居处包办的无爱婚姻,却无可奈何。离婚后屡遭习惯势力的非议,连志同道合的“月圆会”同仁也有的不理解,视为不道德,一度欲将田鹤仙从“珠山八友”中除名。感叹之余,田氏在所绘的《瞎子图》题画诗中云:“劝君脚下须求稳,前途崎岖路不平。”与前妻离异后,同所爱的景德镇中年妇女同居厮守,相依为命。田鹤仙自幼爱好绘画,在抚州曾从施雪江学画山水。民国初年任职景德镇,业余习画,结识景德镇瓷画艺术家徐仲南,并渐次与其他画家交往,中年遂潜心瓷画,终弃职专事画瓷。他先攻山水,笔意在董源、巨然之间。
1928年,以王琦为中心的“月圆会”珠山八友结社后,田鹤仙末跻身最早的八友之列,交往甚密。这个文人相聚、志同道合的瓷艺群体,以不同画风的瓷画,成堂配套适应市场,赢得商机。田鹤仙、徐仲南都山水见长,但当时八友中,汪野亭的山水画风格已形成市场,另与八位同时代的山水画家汪大沧的瓷画作品也很有成就;两汪的山水作品,已有大批商客青睐。经共同商品名称权,通盘考虑,拟定徐仲南画路宽,专攻松竹;田鹤仙学识广,主画梅花;八友们携手并肩,将松、竹、梅“岁寒三友”的寓意,倾注到瓷画艺术之中。田鹤仙由山水改画梅,学得煮石山农胎息且一枝挺秀。由于其梅花枝干挺拔,疏密有致,深得“文人画”艺术精髓,在成堂配画中,以瓷上梅花独领风骚。
田鹤仙画梅只画花枝,不画背景,创立了瓷画上的“梅花弄影”技法。虬劲盘曲的树枝,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炽烈的梅蕊与冷峻的梅枝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虚实相衬,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田鹤仙创立的“梅花弄影法”、“虚实衬托法”和以山水功夫画梅,字与梅融为一体共组画面等艺术追求,产生了深远影响。邓白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总论中介绍中国第一个陶瓷流派——“珠山八友”在“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和诗词、题跋等手法,与陶瓷彩绘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时,专门提到了田鹤仙的《梅花·粉彩文具》“技巧熟练,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序言”,亦提及民国初年到景德镇从事瓷器彩绘的画家有“安徽画家金品卿、王少维,波阳画家潘陶宇,浙江画家田鹤仙等”,评价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对景德镇传统釉上彩装饰产生了重大影响”。“陶瓷卷”中还专门介绍了田鹤仙的《梅花纹粉彩文具》及《红梅·粉彩灯笼瓶》,称之为20世纪“30年代的精美之作”。
田鹤仙在建国初期英年早逝,未及培养传人,但其人品和画品却为后世景仰,可谓“留得清香在人间”。
田鹤仙乃“珠山八友”群体中天赋颇高的一位瓷画家,从田鹤仙的学艺经历及留存于世的作品年代看,其鼎盛时期为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在其从艺到离世的短短20年间,传世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赢得的赞誉广,“半路出家”“大器晚成”,是有口皆碑。成为八友中“配画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位画家,被誉为景德镇粉彩瓷上开画梅先河者。
田鹤仙才思敏捷,观察细微。初学山水画,后攻粉彩梅花,国画基础功底也好。虽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历史不长,但能很快掌握陶瓷彩绘工艺技巧,作画用笔苍劲挺拔,用色淡雅绝俗,作风大胆,粗中有细,构图形式活泼,疏密有致,层次适当,能表现梅花的高雅精神。如彩绘腑树酗瓷板画,绘一树红梅,树干粗壮,虬曲苍老,梅蕊盈闹枝头,一派春意。枝干以双勾之法得苍道之质,花蕊以红彩点风为之,亦得清雅高洁之态。由于他画梅见长,独具风韵,当时“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曾以“山水清晖成一格,梅花作出更无双”的诗句,赞美他的绘梅的高超技术。
田鹤仙画梅之初,作品中时有提及煮石山农王冕画梅千古留名。他越过清代扬州八怪,转而效法元代王冕,枝干舒展挺秀,花蕊红彩点染,枝干与花朵浓淡对比,突显梅花的丽质沁人。所画之梅或老干横斜、瘦傲天然;或以山水皴法画梅,别有旨趣;或令粗、老、嫩枝在一张画面上组合,变化多端。诸如彩绘梅树瓷板画,就是以上技法的形象写照。
田鹤仙效仿王冕写梅时,喜以若断若续的笔触描绘枝干、枝丫,扭曲处笔触更是似有若无,巧妙表现了枝干的盘结曲转。其绘瓷用的釉彩非常浓结,恰好用断续的笔触施釉,二者十分契合。
田鹤仙学王冕,却不拘泥于其线条自由少跌宕之画法。画梅时,以山水功夫画线条,穿插上采用山水跌宕,令画面错落起伏,气势磅礴,山水功夫在花鸟上得以延伸、发展。山水上大气,梅花上也大气。
田鹤仙画梅只画花枝,不画背景,创立了瓷画上的“梅花弄影”技法。虬劲盘曲的树枝,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炽烈的梅蕊与冷峻的梅枝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虚实相衬,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田鹤仙惯以对角线把画分作两半,将描写的物象——梅放在一边,留空的一边题款落印。由于他文人出身,书法功底深厚,写字亦是绘画笔法,加之擅长诗词,画面上梅满、字多、诗俊逸,再配以朱文小篆方印,给人以满目留芳之美感。
田鹤仙画梅,越过清代扬州八怪,转而效法元代画梅大家王冕,作品用笔苍劲挺拔,用色淡雅绝俗,生意盎然。从田氏画梅花的设色来看:一是画梅干时多皴赭黄,斑驳转折之处笔重色浓,而梅枝多着淡青,冷暖相济,枝嫩梢细。二是以圈梅法勾勒花朵后,都依形填上玻璃白,再作少许晕染,薄而不淡,艳而不厚,最后以艳黑勾点花蕊,吐色争妍。田鹤仙的书法筋骨丰润,去妩媚之气,很有个性。
从整体画画来看,田氏作品梅满字多,焰红似火,开合有情,春意盎然;文雅的诗词与挺秀的书法,配以朱文小篆方印,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瓷画的气质。
《春向群芳顶上来·粉彩瓷板画》枝柯旋衍,老枝苍古,斑驳粗壮,新枝纵横,勃勃向上。红梅盈闹枝头,花蕊以红彩点虱,用圈梅法画之,花朵稀疏,少不寒悴,春意盎然。田氏画梅只画花枝,不画背景,以“梅花弄影”技法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加之新颖的构图与讲究的布局,使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美感。画面梅疏字多,诗韵悠悠,文雅的诗词与挺秀的书法,配以朱文小篆方印,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习气。此画乃田氏50岁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