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纪 瓷韵流芳”大型文化活动系列报道
中华千年历史孕育瓷都的灿烂文明,4月29日上午,由石家庄市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共同举办的“跨越世纪 瓷韵流芳——珠山八友及景德镇当代陶瓷珍品展”大型文化活动展在石家庄市博物馆隆重开展。流光溢彩的展厅内百余件精美的艺术陶瓷令人目眩神迷,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徐国琴、江振声、王昌彪、徐小明现场展示景德镇传统绘瓷技艺全过程,展示了千年瓷都土与火的艺术。慕名前来参观陶瓷精品展的游客在石家庄市博物馆二楼陶瓷厅的画桌边,不时询问老师瓷画技法及作品内涵,并对其高超的绘瓷技艺啧啧称赞。
现在回想起老师们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创作态度真是让人钦佩。尤记得徐小明老师现场秀瓷画人物,细笔勾绘东坡,人物神态毕现,仙景仙境去浮华,笔意笔趣展空 灵。徐小明老师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创造性的汲取先辈们精湛的绘瓷技艺,其作品格调清新,高古俊逸,极富表现力。笔者在现场看到,徐 小明老师在瓷上作画完全没有参照物,因为是现场作画,画起来有时候不能确定后面还有多少空间,要确保画面构图,并且成为一个完整的画面,只能边画边思考。
瓷上文人画,因为是用釉料在瓷板上施画,首先要用淡笔勾画出轮廓,徐小明老师擅长历史人物题材的写意瓷画,在绘瓷时只是抓住人物大的动势与外形特征,并对主 要衣纹走势作一些记号,在下笔之前就已经将艺术的思考与表现放到以后的运笔与落墨阶段并即兴发挥。古典音乐的旋律下流淌出瓷都千年古韵的活泼生机,作为 “七零” 后的实力派陶瓷艺术家,徐小明老师严谨的创作态度让人顿生敬意。徐小明老师一直在用心地作画,传承经典而不失创新。他摒弃传统瓷画的繁文缛节,丢掉喧闹,用自己的陶瓷绘画语言,在喧闹的陶瓷艺术界营造出一方宁静、淡雅的天地。徐小明老师从学徒到私人作坊打工,从陶院再到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几十年的探索终于 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崇尚简约而不失古朴,用饱含生活情趣的艺术语言创作出富有哲理内涵和美学境界的艺术佳作。他喜欢用线条来表现情感的诉求,他的作品 往往融汇多种表现手法和技巧。有人说,画家在拿起画笔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换言之,作品总是寄寓着艺术家的理想,徐小明老师的作品是写实的更是写意的, 在形体、透视等各方面师古不泥,以更有力地表现自我。徐小明老师轻笔勾勒人物衣褶,山石走向,细笔描绘人物神态,注重墨色变化与总体设想相协调,大笔涂刷 更是注重笔触与线的节奏上的和谐,意笔线的艺术承受力较重,形体、质感、格局与艺术趣味都在运笔瞬间同时呈现于笔墨的挥洒之中。眼部用传统的单线勾勒法, 而其他部位也相应以虚实或线的疏密、枯湿、浓淡等变化为主,发丝及胡须游丝细描,突出了人物瓷画质感。画中人物神态专注,透过风动的须发,凝练安详的表 情,让人感受到画中人物精神世界的超凡脱俗。背景只设写意山石、古松几枝,简单几笔,淡淡的赭墨中略施宝蓝,在画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画面即已惟妙惟肖,和谐统一。
徐小明老师在逸笔草草的瓷画风格更是和此次“跨越世纪 瓷韵流芳”大型文化活动中展出的珠山八友瓷画精品如出一辙,将瓷上文人画诠释的淋漓尽致。徐小明老师现场作画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完全不间断。此时,徐小明老师正在为作好的瓷板画落款,“瓷画的落款不能印刻,只能用红色颜料画上去。”徐小明老师介绍说,“瓷画与国画的画法相似,落款也是根据画面的留白程度来安排。如果画面太满,就只画落款不题字。”
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徐小明老师认真谨慎地对待瓷画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徐小明老师介绍,“瓷画的颜料非常特殊,为景德镇特制的矿物质原料粉,画画时,用特制的调色油配比,比例完全靠经验来掌握。”
在谈到徐小明老师瓷画人物传神,栩栩如生时,老师很谦虚,对景德镇陶瓷美 术学院的恩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徐小明瓷画,不仅传承了传统绘瓷艺人的精湛技艺,更重要的是他是在用心画瓷,用手中的画笔诠释自己的瓷艺人生,对生活的理 解,对艺术的彰显,在艺术创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尚古之雄浑,聚今之气韵,表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内涵。艺无止境,相信徐小明 老师定能静下心来,朝着既定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用自己的陶瓷艺术语言续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瓷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