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别报道

静止的旖旎 少年的眷梦——记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李少景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9-08 编辑:小珍 点击:2184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李少景

天边走来一队队可爱的骆驼,高高大大走在那茫茫的沙漠,风里雨里高昂着他的头,默默无闻中自有乐。驼峰上满载着草原人们的希望,驼队铿锵的脚步深深震动万里山河。驼铃响叮当给人们带来好生活。每次在中国名瓷网看到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少景的高温色釉系列作品,总会有无限感慨,对草原上这种任劳任怨、勤劳质朴的骆驼满怀崇敬。这不也正是象征了在艰苦条件下仍快乐生活的中华民族坚韧的性格么!

知胜景名山,风云变幻,非亲历其境界不能领略。李少景老师正是谨记先师的教诲,为了创作好大漠风情系列作品,曾三次北上去新疆等地采风、写生。在广袤的大漠上体验牧人的生活。李少景老师别出心裁地采用“梦幻” 般颜色釉装饰画面,以平远法刻画着庞大的骆驼队伍,在牧人的指挥下,迈着铿锵的脚步,在大漠中行进……这种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非得用高温色釉那种多元化的 色彩肌理表现,才能凸显出气势恢宏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心灵与情感交汇的天籁之音。高温色釉,既有山貌地形的似与不似之妙,又有非笔非墨的意兴之韵,其形似 的表达,意趣的追求,创作的思维与理念,不再因传统形式所掩饰。从李少景高温色釉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现代气息的渲染、现代笔触的收搅、现代审美的 旨趣,以及他作为现代人所持有的山水观念与创作激情,无不展露于其中。李少景老师因色施画、因器施画、因形施画的自由度和形式、题材的张力,其笔势笔意下 的意象之美,令人从中既察觉到国画的线描感染力,又体悟到西画的色块中击力。

少年时的李少景,就非常喜欢画画,虽然没有拜过师,但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在南门口的瓷像社门前待上很久,专心致志边看边记在脑子里,回家就拿着照片学着画起来。可以说此时陶瓷美术便已经深深烙印在他幼小的心灵。然而,16岁那年,他遵从父命进了景德镇市窑具厂当了一名电焊工,为谋生计,他拿起了焊枪,可他却没有丢掉手中的画笔,一有时间就作画,在好心人的提醒和帮助下,1984年, 李少景以美术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被学校陶瓷美术设计专业录取,在父亲的鼎力支持下,他成了一名在职自费大学生。后来到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当起了一名合同制工 人。李少景老师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这座藏龙卧虎的大院内,他虚心请教陶艺界的长辈与老师,惜时如金地拼命学习陶瓷艺术的理论 与实践,仅一年多的时间,他的综合装饰《丰年》观音瓶就在第四届全国陶瓷艺术展中荣获一等奖。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李少景老师从一名合同制工人成长为一名 年轻有为的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在行业内享有盛誉。李少景 作品 《牧曲》

李少景对艺术的追求是执着与坚定的。他创作思路开阔,潜心于陶艺创作,并善于发掘陶瓷材质的物理特性,积极探索高温色釉多元化的色彩肌理元素,擅于色釉综合 装饰,他的作品,正如他个人,是一枝不斗则艳、不争自奇地艳丽奇葩。其作品风格迥异、大气豪爽,清雅而不轻浮、严谨而不呆板,透视出他个人的秉性与人品。

色釉山水画在李少景老师的笔下,有火的炽烈和意兴,也有笔的外延和声韵。它褪去了概念化的套路,而具体体现为他与山水的关系,并上升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进而展示出一种时代的陶艺信息,一种全新的美感形式,一种激情洋溢的审美境界。曾有一位著名的陶瓷评论家这样评价他的瓷画作品,“点线面的力度、个性、韵味,画幅中的气象、动静、隐显、方位、格局与心灵相吐纳的内在节奏感。观其画、读其品,是以在时间上以瞬间见永恒,在空间上从咫尺见千里。这色釉因素与形 式意味相融相衬所产生的可视性的装饰效果,应该是李少景瓷板画风格的精神内核和现实意义。”

李少景老师不愧于是位具有深厚的造型功底、宽广的创作思路、灵活的形式法则、全新的审美意识的陶瓷艺术家。一个人对陶瓷艺术的追求,到了一定的阶段,往往面 临的是禅宗所谓的“顿悟”的境界。李少景老师创作的高温色釉系列作品,给人直观印象是色彩的感染力,通过高温色釉产生的肌理效果,于块面上幻化出广袤大漠 的氛围,产生出三维空间气势宏阔的空间感和天然的抽象体积变化,形成自己别具匠心的“求变”个性。在他的笔下,作品洗尽铅华、无所矫饰、敛浮气、脱华糜, 既不失工笔画的工整细,又饱含国画那种大写意的挥洒与空灵。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