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认识里,“克拉克瓷”最初颇具传奇色彩,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直到上世纪90年代,陶瓷界才最终确定“克拉克瓷”原产地为中国福建漳州的平和。
克拉克瓷的特点是宽边,青花瓷为多,在瓷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万历克拉克青花盘使用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克拉克瓷的图案虽然是中国传统画法,但纹饰布局已非中国风格,可能是专门为外销而设计生产的。画师们熟练地运笔,无论勾、点、染皆随心所欲,自然洒脱。凡是勾勒圆圈,皆是用两笔拼凑而成,这也是明末清初瓷画的一个特点。这种花卉图案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的青花瓷器,也是中国青花瓷器在欧洲的叫法,专指这种深得欧洲王公贵族喜爱的外销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