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藏友在瓷器收藏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关于鉴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古瓷器,而在同一时期的古瓷又有官、民窑之分,稍不注意就会失误。在这里中国名瓷网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关于清中期民窑古瓷的鉴定方法。
鉴定瓷器一般从器型、釉面、纹饰等方面来进行琢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国家政权稳定,政府便开始投入大量精力于烧制瓷器,这将中国制瓷业推入了一个高峰期,其产瓷质量也是较为高超的。经过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
珐琅彩富贵平安
从瓷器造型上来看,道光至光绪时期,瓷器的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通常能见到棱角,并无清前期的圆润秀美之感,胎体也因为较厚而显得笨拙。
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釉层一般比较厚,薄釉瓷器一般比较少。我们现在看到的瓷器中,也以厚釉瓷器居多。此外,青花釉瓷器中,一般以纯蓝为主,纹饰比较清新,当然,后期瓷器发展中,青蓝,淡蓝,灰蓝等色也出现了。
另嘉庆年间,青花瓷器的色调比较稳定,不仅品种减少,质量也开始下降。釉里红瓷器中,釉层比较细薄,釉色也比较灰暗,青花开始出现晕散现象。道光年间的瓷器,基本与嘉庆年间瓷器类同,不过,这时期的瓷器,釉色中蓝色不太鲜亮,晕散现象也比较多。
从装饰上来看,嘉庆和道光年间的瓷器,画面层次感比较小,画意比较呆板,人物无神。只有面在上面,却无神韵。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上画的最多的一个图案是“缠莲枝”,有“清廉”和“青出于蓝”的代表意义,嘉、道以后,偷工减料,缠莲枝画的非常简单,原本枝条蔓蔓的缠莲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样的花,简称“勾子莲”。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