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收藏聚焦

观瓷纹,知瓷器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31 编辑:张博 点击:1233

当前收藏正热,尤其是瓷器收藏更是受到众多藏家的追捧,如何收藏瓷器,辨清瓷器真伪,便成了这些瓷器收藏爱好者们所要攻克的第一个难关。其实,在众多的瓷器鉴定方法中,其纹饰便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途径。

瓷器的纹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类似早期彩陶的纹样多在传达人类文明童年时的幻想,稚嫩朴素。到了商周乃至汉朝,陶瓷纹饰则放弃画笔,选择了利器,刻划成为主流,模印也加入装饰手段,此时的陶瓷纹饰理念显然受高一等级的青铜文化影响。

中国名瓷网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 吴国兴 松鹤延年

至唐代,南方烧窑地区长沙异军突起,在瓷器上绘制纹样大为改观,到了宋代,随着陶瓷美学理论分野,朝廷人士崇尚色泽,平民喜好纹样,富于创造性的中华民族由此时开始真正将陶瓷装饰导入绘制的轨道。

到了元代,瓷绘题材逐渐变广,植物纹最为常见,其中花卉首推牡丹;而平面装饰则喜欢以荷花或莲池表现。尤其是元青花作品,其植物纹的细部表现有独到之处,类似水草飘如空中丝带;牡丹叶则呈葫芦形。

除植物纹外,元青花中的人物纹也极为辉煌,这与当时的元曲发达有很大关系。元曲本身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部分,其丰富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此为基础,北方磁州窑与南方景德镇瓷器互相呼应,将带有故事性的人物纹尽情发挥。

在陶瓷文明的进程中,龙一直伴随而生,历朝历代的龙都肩负着理想的使命,所以瓷器上的龙纹是不得不说的。

最初,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的龙纹陶盆,到隋唐时期典型的双龙柄瓷壶,龙纹逐渐丰满了自己的形象,包含的内容越来越详实。晚唐五代时期的龙纹有上佳表现,最终在陶瓷纹饰上占有一席之地。

宋代是一个务实的时代,瓷器上的龙纹数量较少,反映了宋人的慎重。受汉文化影响的辽金,龙纹亦表现得十分具体。元朝的龙似乎又回到唐朝风格,不过与唐龙相比,元龙在其灵动上多了一分凶猛。马未都称,元代龙纹形象已形成大致的规律是:细颈小头,蟒身鱼鳞,利爪长鬣,四肢发达,较之宋龙明显瘦身,态势强劲凶猛,具有杀伤力,这点与元朝国势吻合。

明清时期,龙纹则开始随着朝代更迭而各具特征。

洪武之龙角软无鬣,圆脸猫睛;永乐、宣德之龙形象生猛,四肢强健;龙首饱满,鬣毛冲天;成化、弘治之龙形象渐趋俊美;正德一朝独有翼龙形象;嘉靖、万历之龙身躯拧动,四肢夸张如舞蹈;崇祯之龙毛发细弱,老态龙钟。

入清后,顺治朝一龙三现,半遮半掩;康熙之龙额头高起,长须短鬣,四肢有力,形象强悍。雍正、乾隆之龙体态肥硕,角光鬣齐,五爪精美,一派盛世景象;嘉庆之后的龙纹日趋温和,毫无杀伤力。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