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鉴定节目的海选现场还是民间的鉴定现场,无论是拍卖会的高价拍品还有普通人家的收藏品,赝品都是大家绕不开的话题。曾在2012年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被证实是赝品,更是令收藏界一篇哗然。那么为什么在艺术品收藏领域频现赝品陷阱?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人有着浓郁的“捡漏”情结,曾经就有人调侃说,“但凡家有有块破碗,都幻想是个祖传的官窑。
形形色色的收藏家,哪些人最容易掉进“捡漏”陷阱呢?
第一种:急功近利的“土豪金”
“土豪金”是最近很火的网络热词。但我们通过这个词可以很好地概括这一类人的收藏心理。有钱、不懂行,老想着捡“大漏”,这类人也往往成为了狠宰的对象。这类收藏者,年纪偏大,在五六十岁以上,属于早期富起来的暴发户。
第二种:半桶水的文化人
这一群人,他们本身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对艺术品有兴趣,业余也有所研究,算得上一知半解。但他们有一个共性,贪便宜,好面子,不交流,容不得别人质疑。
第三种:买“潜力股”的外行人
还有这样一群人,收入普通,受艺术品投资热影响,老想着通过投资“潜力股”大赚一把。对于这一类人,他们收入普通,却极易受“捡漏”心理的影响,易被忽悠。因此,对于这类人一定不要图便宜就一味买便宜货,要坚持“踮脚买精品”的原则。
事实上,艺术品投资最理想的境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兴趣而进入艺术品市场,并且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学习成为收藏的手段,也是收藏的最终目的。因为兴趣,才会减少急功近利而掉入陷阱的概率,因为兴趣才会不断学习,才会越玩越精,眼光越来越好,最终给你带来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