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道工艺,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锦纹的凤尾状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谓扒花。
乾隆朝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以其丰富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著称于世。尤其是乾隆早期发明的粉彩轧道瓷就是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粉彩轧道瓷始创于乾隆早期,它是在督陶官唐英和景德镇工匠不懈努力下,借鉴瓷胎画珐琅制作工艺而创制的一釉上彩新品种。它的烧制地点就在景德镇御窑厂,在督陶官们的严密组织下,集中景德镇和周边地区的最好的瓷用原料、最好的工匠,不惜工本精工细作而成。
而粉彩轧道瓷(扒花)就是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珠联璧合。所谓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为底色,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的没骨法彩绘渲染图饰的彩瓷,这种瓷器的特点是画面阴阳突出,浓淡分明,立体感强,色泽柔和淡雅又明亮。所谓轧道,又叫雕地,宫中称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谓耙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种状如锈花针的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纹,最后配以花鸟、山水等图饰或开光图饰。
近几年来,景德镇的陶瓷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吸收和消化轧道技艺,为我们复制了一批仿品,同时不断创造、创新了许多款式新颖的轧道瓷。这件粉彩轧道扒花龙纹天球瓶,器形饱满,线条流畅,色泽淡雅,龙纹描画大气磅礴,瓶底海水纹点缀相得益彰,远观雍容华贵。底款“大清乾隆年制”为六字篆书款,笔道清晰规整。
天球瓶因器腹硕大状如圆球,故名,创烧于明代永、宣,盛于雍、乾两朝。原器型据传始于叙利亚一带的铜壶。此瓶圆口,颈部粗短,上阔下敛,球形腹硕大。装饰有飞龙纹,龙纹具四爪,张口露齿吐舌,鼻吻向上外翻,嘴下胡须向后飞扬,两鹿角压低贴近向后飞扬的数屡鬃鬓,鳞片描绘仔细。足爪外张有力,气势雄健,龙身周围穿戴有莲枝花纹,足爪外张有力,气势雄健,龙身穿戴有莲枝纹,轧道扒花纹饰为凤尾卷草纹,从凹纹上可隐约看到白胎。瓶口为如意纹,主题纹饰为穿花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