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瓷网获悉:对于景德镇的,有些人还是不太清楚其历史和渊源。现在中国名瓷网就给您详细的解说景德镇的由来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
宋景德元年,一纸敕令从帝都开封传递到江西省东北部的昌南镇,这个偏居一隅的小镇因出产的瓷器光致茂美,深得宋真宗赏识,被赐名为“景德镇”。事实上,在景德镇得名的景德元年,宋真宗签订了檀渊之盟,这个条约给景德镇带来的是大订单。从一开始,景德镇面对的便是世界市场。
可是,200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签发的“中国瓷都”牌匾,再由京都而出,直奔岭南而去,落户潮州。因此景德镇度过了一个尴尬的建镇千年盛典。
但是,顽强且坚定的景德镇,仍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但这条高而平稳的发展曲线,在最近30年掉头向下,打压它的是“市场经济”,因此,古镇走到了谷底,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市场化的冲击让以手工艺术瓷为主的景德镇难以招架,原有的十大国营瓷场无可奈何地以破产结束了曾经的辉煌,产业形态化整为零。
已被挂起许多年的家庭作坊的小舢板,被再次投入“海”中已极不适应。景德镇一年70%以上的瓷器是通过在外地摆地摊、展销会等形式销售出去的,这对于坚守着高端与荣耀的老手工艺人是一种折磨。
陶瓷小作坊应运而生,景德镇最多时有4000多家。计划经济时代,国有陶瓷厂的产品大都由政府采购,景德镇千年来一直主要为官方服务、靠官方订货生存的贡品文化便得以延续。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是不计成本,并且对市场调查、企业管理、成本控制这些市场经济要素一无所知。
但是,这份光荣的职业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逐渐枯萎。景德镇仍只抱着艺术瓷,日用瓷的新进展几乎是空白。与此同时,其他陶瓷产区纷纷引入民营资本,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走上现代化企业之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马赛克贴墙运动并没有给景德镇带来好处。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从60年代开始,国家工业布局的大调整,将一批“三线”企业都塞进了景德镇,弱化了陶瓷在景德镇的地位,使这座瓷都从彼时开始被动转型。
1995年,是景德镇的千年变局。陶艺思潮传入中国,并逐渐在舆论上形成规模。而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配方保密、创意抄袭”。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几年里,中国几乎所有大小餐厅都在使用同一种景德镇产的扁盖南瓜壶,纯白,没有图案。寻找陶瓷创意是景德镇必须完成的一个重大使命。
有专家曾调侃地说:如今,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现状就是一大批画家指挥着一大批农民生产陶器,画家不会动手操作,农民也没有艺术思想。
那瓷都的发展方向将何去何从呢?中国名瓷网了解到,一批景德镇现当代名家的出现给处于迷失方向的景德镇带来了一道曙光,他们以现代人的笔法,现代人的思想,摆脱了传统的守旧思想,为陶瓷工艺带来了新的路径。
中国名瓷网启示:景德镇的未来在陶艺上,站在传统的大地上,完成对传统引力的逃离,是景德镇转向陶艺的路径,而现当代名家的出现,无疑是为景德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