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收藏聚焦

谈谈康熙青花瓷的发展史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31 编辑:张博 点击:2282

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献与传品均表明,清代的青花瓷以康熙朝的产品最能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

清代康熙朝开始实行了“官搭民烧”制度,即将一定数量的宫廷御制品放入民窑最好的窑位中搭烧,促进了民窑烧造技艺的发展。民窑青花数量庞大,在康熙朝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民营窑场数量激增,生产十分活跃,产品质量渐趋精进。在瓷器的表现形式上减少约束,使制瓷工匠们不断进行探索创造,瓷器功能结构更为合理,融实用与观赏性于一体;风格朴素动人,自然浑成,与官窑图案规格化相比整体感强,有很大区别。比官窑显得自由活泼,装饰艺术上独特清新,洒脱随意,大胆的夸张,概括的变形,纯真的想象,活泼的布局,雅俗共赏,超过了官窑。作品主要是满足国内外市场的生活需要,数量上要多于官窑,但质量上要略逊于官窑。

康熙官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它拥有雄厚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景德镇御窑厂云集了全国制瓷高手,他们刻意求精,以工精质美取胜,无论复杂简单器物都做得十分考究。官府不仅垄断占有优质的原料,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决不是一般民窑可比,许多御器生产由内廷“发瓷样”烧制,产品不仅满足宫廷帝王的各种需求,同时也包括对文武大臣的赏赐和对外贸易的往来。客观上也促使制瓷技术达到了所烧之器皆具“精莹纯全”的境地。

康熙朝五彩瓷器以及各种颜色釉都很著名,但瓷业生产仍以青花为主流,烧造数量庞大,流传范围广,显示出青花瓷器蓬勃发展的盛况。

风格独树一帜的康熙青花瓷器,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康熙青花瓷器素以其胎釉精细、青花鲜丽明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豪放工致兼有著称,器物纹饰优美,以纯朴、大方蜚声中外,是清代其他朝所无法比拟的,其生产水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青花瓷器的高峰;也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黄晓红 弄春

一、康熙青花瓷器的主要特点

1.青花瓷的胎、釉。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针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一些笔筒底部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坯痕迹。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两面斜削呈尖状,呈内直外斜式足,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或微内敛,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釉,圈足宽厚。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呈滚圆式足。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2、青花的呈色。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如香炉,器身纹饰往往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他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鲜明,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这种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而成,即分水方法,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其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极富层次,有很强的节奏感和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画,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淡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绘在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上。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花、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数量不是很多,但别具情趣。

康熙时期也流行仿烧,也仿明代青花,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浓重鲜艳带晕散的艺术效果。其次还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这时期最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钴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虽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色调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面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面,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制水平还是很高的。

二、康熙青花瓷器的装饰

康熙青花不仅造型优美,而且花纹描画有独特的表现才能和创造精神,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装饰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图案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能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反映当时思想与生活习俗的图案大量出现,绘瓷艺人水平上决低于官窑画师,突破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自由地发挥民间大众化特点的艺术风格,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种多样,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情趣观念。这种不加修饰,自然、纯朴、流畅、富于艺术气质的民窑青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纹饰对称、平衡、整齐,主题醒目、突出,代表着当时绘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也有不少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和借鉴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手法,浓重、淡雅层次分明。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即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的色调。所谓“分水皴”就是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滴在胎上描绘,技术上要求高,少的三五种,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陶雅》:“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取材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师法自然和社会,更多地注入现实,反映世俗生活、山村小景,情景交融。主要有:植物花卉、山水、动物、人物故事、神话故事、吉祥纹以及长篇诗句等。也有些是来自明末清初的木刻版画内容。康熙青花千变万化的装饰图案,也为其后雍、乾青花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植物花卉纹饰中有:牡丹、菊花、莲花、月季、桃花、石榴、玉兰花、松竹梅、秋叶纹,竹石蕉叶、折枝花果、洞石花卉,讲究虚实、疏密、聚散的变化。四季花卉寓意“四季平安”,牵牛花、灵芝、缠枝莲、缠枝菊、缠枝宝相花、十二月花卉等。既有缠枝,也有折枝,擅于将自然界的花卉在写实的基础上,采用变形夸张的表现手法。动物单独画的不多,用色普遍较重,多数是与花卉组合描绘在一起,既和谐自然,又非常生动有趣,如松石鹤鹿、鹤鹿同春、雉鸡牡丹图、松鼠葡萄、海水异兽,更多是仿宣德风格,鸳鸯卧莲、荷莲鹭鸶、三狮图、狮子穿花、牡丹狮子、八骏图、花鸟蕉叶、喜鹊登梅、鹤桃纹、龙穿花、凤穿花、麒麟蕉叶、松虎纹等。

人物故事:人物讲究“形神兼备”。有牧童放牛、仕女图、十八罗汉、神仙、指高升图、祝寿图、文人墨客、携琴访友、琴棋书画图、五老图等。人物的面部描画的不是很端正,周围常衬以亭台楼阁、远山近水、树木花草等自然风景。仕女形象一般是温婉、优雅姿态,发髻高耸、脸庞丰满、眉似弯月、唇似朱点,在图案中比例较大。有戏婴、教子、游园、执扇、乘凉等。婴戏图,充满童趣,纯真质朴活泼而有趣味。很多是庭园嬉戏、儿童姿态多端,手中多举莲、打伞、放风筝,也有四妃十六子、百子图等,寓意多子多福。许多民窑器中常看到“莲生贵子”图,小童胸前挂围肚,有的坐在莲花上,有的一手举莲,具有子孙昌盛之意人物纹中以渔家乐图和耕织图最具代表性,前者描绘渔夫们各种欢乐的劳动生活场景,有饮酒吃鱼庆丰收,渔舟唱晚、渔翁得利、捕鱼图等。画面清澈、淳朴、平和,弥漫着丰富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有的人物形象不求逼真,而意态平淡自然,迹简意远,神情流动。

三、康熙青花瓷的款识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在清代一朝是最为丰富多样。早期青花一般不书帝王年号款,偶见以宫廷或御花园中的斋堂落款,不带双圈,如“中和堂制”、 “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一一年)、 “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等,中和堂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中的住所,康熙青花中期开始大量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楷书,主要是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三行六字。晚期青花即有三行六字,也有双行六字,后者往往不画双圈,还有少量的“大清年制”四字楷书款这种四字款在颜色釉中也常看到,如黄釉碗和青釉瓷器盖碗等。康熙款总的风格是一般色泽稍浅淡,字体清晰,廋长,端庄工整,清秀有力,熙字写法有“一撇三臣二笔己一二已”之说,下半部的四点有直点和顺点两种,前者居多。字与字之间拉开距离比较大,上下不是很紧凑,顶天立地,时代特征鲜明。

民窑青花的款识比官窑要复杂,区别很大,多数不书写年号款,这和当时禁书年号的规定有很关系。往往写堂名款,又称斋堂款,即所居的“斋”、“堂”、“室”、“轩”,还有吉言赞颂款和花押图记款。多数是写在底足,画有双圈,无双圈线的极为少见。少量是在碗心,常见:“碧云堂制”“惟善堂制”“慎德堂制”“拙存斋”等。吉言赞颂款有:“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玉殿传胪首唱”“益友鼎玉雅制”“世德留芳禄在其中”“沧浪绿水”“文章山斗”“世代文章”“杏林春宴”等。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至圈内无字,有些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灵乏爵杯、香炉、荷花等图案标记。盘、碗的足内常写“佳”字或“福”字,有的描绘笔、银锭、如意来寓意“必定如意”,有的描绘杂宝、方胜等。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