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陶瓷”。在全民收藏热的大背景下,古玩赝品市场也是风风火火,而“不打假”似乎成为圈子里的“潜规则”。究竟是不想打假还是没有办法打假?当中有什么隐情?
古玩赝品在收藏市场上如此泛滥,为何还呈红火之势?有藏家认为,卖家和拍卖公司都不用对藏品的真假负责,是当前古玩市场乱象丛生的最大原因。
业内人士称,古玩这个东西不像是奶粉,奶粉通过各种指标能检测出真假,而古玩的鉴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威部门。近年来,屡屡出现所谓权威部门鉴定错误的案例,而鉴定专家由于知识结构等不同,对同一古玩的态度也不同。现在拍卖行基本上已经在拍卖条款中注明了“不保真”这一项。拍卖遵循的是落槌成交规则,只要拍卖行声明不能保证拍品真伪,就可以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也有专家认为没必要打假,赝品分为低、中、高档次,中、高档艺术品自身都具有技术品质,制作这些赝品的也是艺术家,并非普通工匠,人们可在甄别后适当收藏。现在很多收藏者认为,如果买不到真品,也可以买高仿品作为收藏。不能把高仿全部归结为假冒伪劣、以次充好。高仿并不代表水平低,这些赝品在前代是仿品,在当代是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在未来就是古董。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收藏大军,强大的需求势必让市场更加广阔。然而,收藏品的真假标准是很模糊的,每个人会有自己的判断。在历史面前大家都是学生。因此,收藏的乐趣是在一次次“淘宝”中“练眼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鉴定工作是熟能生巧的工作,必须有很多收藏经验,真假都看过才能做鉴定专家。就算是专家,也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用先进设备的结果也不是很准确。中国名瓷网建议收藏者摆正心态,不要过分执迷于真与假。更不要急功近利,为了升值盲目购买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