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是中国人熟悉的词语,虽然现代人多数说不出它的渊源。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它是人人奉行的伦理观念。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渊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到了西汉,董仲舒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石红霞《五伦图》
这是当代景德镇一件古彩瓷板画,画得非常富贵。乍一看,整个画面是一幅花鸟图。但花鸟、假山之中实际上传达得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只不过中国人在传达文化信息的时候,尽可能化抽象为具象。五伦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很显然,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后人画花鸟,以凤凰、仙鹤、鸳鸯、鹡鸰、黄莺为五伦图。
首先是君臣,画面上是以凤凰为代表。根据晋代张华《禽经》记载,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又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故用凤凰以表示君臣之道。其次是,父子,画面上是以仙鹤为代表。《易经》里记载;“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故用仙鹤表示父子之道。然后是夫妻,这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鸳鸯。据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故用鸳鸯表示夫妇之道。再就是,兄弟。代表兄弟关系的是一种现在大家不是太熟悉的鸟,叫鹡鸰。据《诗经》记载:“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故用鹡鸰表示兄弟之道。最后是黄莺,代表朋友关系。黄莺,据《诗经》:“莺其鸣矣,求其友声。”故用黄莺表示朋友之道。
伦常关系在非常长的一段文明进程当中,给了中国人一个极大的心理安慰。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倡导人人平等,但这五种关系仍然并将继续主导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