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收藏聚焦

感知元青花的艺术特色(二)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31 编辑:张博 点击:1921

元代的历史虽然不长,元青花的烧造历史尽管也更为短暂,但元青花的造型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景德镇的黄云鹏先生近年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元青花圆、琢二器的成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除一些雕塑之外,元青花的圆器和琢器均为印坯成型,不同于宋代景德镇陶瓷的琢器拉坯成型和圆器先拉坯待稍阴干后套在器模上拍印成型的方法。琢器指的是瓶、罐、壶、炉之类的立件,元青花中的琢器主要是用阴模印坯。比如梅瓶,先分节印坯,做好器物的口、肩、腹、胫、底等各个部分,然后再用“接头泥”粘接成完整器。八方的器型也是用上下分节印坯的方法制作。大件器分节较多,小件分节较少。四方和扁形的器物则是左右合模印坯制作。琢器的附件如耳、纽、柄、足、流等或印坯或捏塑而成后再粘接在器身上。圆器指的是碗、盘、杯、碟等圆形器皿,其成型方法与琢器略有不同,采用的主要是阳模印坯,即直接将泥饼覆在阳模上拍打挤压成型,修坯后脱模。高足碗或杯比较特殊,上部的碗或杯以阳模印坯,下部的高足则是阴模印坯,再将二者用接头泥相接而成。不过,一些小件的花口碟、匜、盒等被认为是阴模成型的。

了解了元青花的基本成型方法,我们就能够更好地领会元青花造型的特色了。

就目前所知的材料看,元青花的基本造型有瓶、罐、执壶、觚、炉、碗、盘、杯、托盏、匜、盒、器座、砚、笔架、水盂、谷仓、花盆等,功能主要涉及日用器皿、供器和随葬明器,但还有一些用途不完全确定或不明的异形器,如半球形器、圆球形器等。许多基本造型中又有各种不同样式,据笔者初步统计,如果细分,总计可达七八十种之多。在存世数量上,以梅瓶、玉壶春瓶、罐、大盘、高足杯等最多。在造型方面,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鲜明的时代特点:

1.大者甚大,小者甚小。像前文所说,元青花与前代相比,改进了制胎工艺,可以制作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目前所知最高的为原属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现藏大英博物馆的那对“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一件高63.6厘米,另一件高63.3厘米。与此同时,元青花中又有大量的小件器物,如小罐、杯、带座小瓶等,以各式小罐最具代表性,小者高度仅在4至5厘米之间,稍高者有7到8厘米。

2.创新器型多。在初步统计的大约七八十种元青花造型样式中,传统造型仅占约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均为元代创新样式。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传统基本造型上所作的创新,如八棱梅瓶、双耳玉壶春瓶、带座瓶等;第二种是多种器型的组合创新,如将玉壶春瓶加上弯柄和长流后变成的玉壶春式执壶、将盘口大罐的口部装在梅瓶身上组合而成的罐口瓶、将八棱玉壶春加上象耳后再同八棱大罐器身配合在一起的八棱象耳瓶;第三种是完全的创新,如高足杯、高足碗、大盘、凤首扁壶、四系扁壶、葫芦瓶、器座、楼阁式谷仓、半球形器、圆球形器、六角小瓶、多穆壶等等。

3.基本造型的变化样式多。元代工匠非常乐于并擅长对一些常见造型作各种变化处理,使基本造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

4.八棱形和扁形器物多。元代瓷器流行八棱样式,最初应该是与蒙古人在迁徙生活中便于携带的考虑有关,这类多棱形的器物显然易于捆扎和把持。八棱形制和凤首扁壶等应仿自中亚、西亚地区的金属器,四系扁壶则源于游牧民族的皮囊壶。

5.带座的器物多。

下面,我们就选取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和特殊的元青花器型做一仔细观察。

梅瓶:元青花梅瓶存世数量较多,有圆形和八棱形两种形式,以圆为主,高度多在30至50厘米之间,其造型特点是小口折沿、短颈、丰肩、修腹、瘦胫、圈足微外撇。部分梅瓶还保留有器盖,外观呈覆杯形,配宝珠形纽,盖内设有管状榫,用来插入梅瓶口内,防止滑落,如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六件梅瓶。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八棱青花海水龙纹梅瓶,器盖亦为八棱形,十分稀少。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藏有一件凤首梅瓶,但不知其凤首形盖是否原配。元青花中还见有一种带座梅瓶,出土于江西波阳县。该瓶形制较小,不到20厘米,制作比较粗朴,口部省略折沿,类似的器物还有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松竹梅纹小梅瓶。

中国名瓷网 景德镇陶瓷 梅瓶

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创烧于宋,是元青花最常见的器型之一,有圆形和八棱形两种,高度一般在20至30厘米之间,喇叭口,细长颈,椭圆腹,外撇圈足,造型修长挺拔。传世元青花玉壶春瓶未见有盖,但原本应该有盖,这可以从考古出土的元代银制玉壶春瓶得到印证,如1985年江西德兴窖藏出土的“鎏金狮纽刻花银瓶”。关于玉壶春瓶的用途,1998年陕西蒲城洞耳村前至元六年元墓(1269年)中发现的壁画上描绘有玉壶春瓶和匜、酒盏等配套使用的三个场景。从画中可以看到,匜当为斟酒器,盏为饮酒器,玉壶春瓶则既可以作为盛酒器,也可以直接斟酒,与今天的酒瓶并无二致。

元青花玉壶春瓶的制作有两个特殊之处:一是胎薄体轻,器物重心上下均匀,这是印坯成形的结果;二是与其他元代器形底部不施釉的情况不同,玉壶春瓶的底部均满釉,这是上下两次蘸釉的结果。

玉壶春瓶作为一种盛酒容器,应得名于“玉壶春”这种酒。据一些研究者考证,唐宋时期,“春”常用来指酒,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就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的句子。“玉壶春”三字一起使用至迟在元代就出现了。《水浒传》“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一回中曾说:“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可见,“玉壶春”是一种酒的名字。直至现在,许多酒的名字仍然叫某某春,如剑南春、五粮春等,亦取此意。

大罐:元青花大罐按形制基本可分为两大类,根据罐口的特征,一类为直口罐,一类为盘口罐。元青花盘口罐中现有一例比较特别,出自伊朗阿德比尔陵寺,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该罐高41厘米,与其他盘口罐不同的是它的口径略大于足径,另外既没有铺首,也不见摩羯装饰,为传世所仅见。

执壶:中国瓷器的传统器形,用作斟酒器,腹部一侧有把,一侧有流。历代造型多种多样。元青花中有五种基本形式。第一种以玉壶春瓶为壶身,但壶身作八棱形、扁圆形或扁方形。第二种执壶的壶身看起来像只“梨”,被称为“梨形壶”。第三种是凤首扁壶,为元代特色器形。存世仅见两件,高度近19厘米,一件出土于北京旧鼓楼大街一处元代居住遗址中,一件发现于新疆霍城。第四种执壶为葫芦形小壶,多发现于东南亚地区。第五种为借鉴藏传佛教器皿造型的多穆壶形式,北京曾出土一件青白瓷产品,元青花多穆壶尺寸类似葫芦形小壶,目前只见于东南亚。

双耳瓶:这是当时瓷器仿铜器造型的一种反映。其中最著名的非那对“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莫属,可惜双环均已失,仅留象耳。两瓶一高63.6厘米,一高63.3厘米,盘口,长颈,修腹,高圈足,器物高大挺拔,气宇轩昂,为元青花中仅存孤例。

四系扁壶:四系扁壶是元代所特有。四系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大而简单的桥形系,一种为小而复杂的兽形系。

大盘:在现存制作比较精美的元青花瓷器中,大盘数量最多,初步统计超过百件,以土耳其、伊朗和印度收藏最多。一般认为,这种大盘是为了满足穆斯林饮食习惯的需要而特别生产的,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不能排除元代蒙古人喜用大器风俗的影响。

盘盏:元青花中有一种元代新创的、组合使用的饮酒器,即酒盏和托盘。这两种器物在国内虽各有不少发现,但很少被放在一起研究讨论,真正组合在一起的目前仅有两例,一例是1998年安徽太湖县阮氏一祖墓中出土的一套花口盘、盏,另一例是1980年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出土的一套圆口盘、盏。

高足杯、碗:在国外发现极少,绝大部分发现于国内,各地多有出土。高足杯、碗作为元代的新创器形,其产生应该与蒙古人的生活习俗以及藏传佛教因素密切有关。

匜:从出土实物和元代壁画所反映的情况看,匜在元代用作斟酒器或注水器。此器在元以后基本不再烧造。元青花匜的口沿和底部均不施釉,这应当是由于烧造时两件匜对口叠烧所致。

器座:器座是元青花造型中一种十分特殊的形式,不见于前代,入明后也仅见宣德仿中东金属器的辘轳形器座一种。

半球形器: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罕见而独特的元青花半球形器物。

圆球形器:伊朗国家考古博物馆藏有一件罕见而特殊的元青花圆球形器。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