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收藏聚焦

感知元青花的艺术特色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31 编辑:张博 点击:2219

在元代蒙古人尚白、尚蓝习俗的推动下,在当时中国陶瓷生产雄厚的技术基础上,元青花作为景德镇陶瓷品种的一个生力军,于元代中后期异军突起,迅速取得辉煌成就,并波及亚非广大地区。然而,明初的曹昭在其所著《格古要论》中却说元朝“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说明当时元青花被汉人士大夫看作是一种不入眼之物。半个多世纪以来,元青花再次成为中国古代陶瓷世界里最响亮的名字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面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不少作品甚至成为当今世界艺术宝库中的耀眼明珠。那么,元青花的艺术特色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在元明时代和今天的评价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

中国名瓷网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 吴国兴 芳香雅集

元青花的胎、彩、釉

元代景德镇陶瓷非单一配方的制胎技术为元青花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元青花毕竟属于景德镇青花瓷器烧造初创时期的产品,与明清顶峰时期的青花制品相比,元青花的胎料制备总体还不够精细。从外观观察,胎色不甚洁白,胎质略显疏松。从景德镇各窑址出土的元青花标本看,即使是正烧的产品,其胎质从白度和密度来看也有高、中、低之分,导致成品的质量自然有高下之别。

再来看一下“彩”,即青花瓷器绘画所用的钴料。青花的着色剂为氧化钴,着色能力强,而且发色稳定,但是钴料中通常伴生有铁、锰、铜、镍、砷、硫等矿物元素,由于这些元素含量的多少和烧成条件的不同,器物烧成后青花的呈色也会有差别。现已探明全世界的钴矿有100多种,其元素构成的差异自然会造成钴料发色的不同。多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古代青花瓷器所用钴料已经做了大量研究,既有文献考证,又有对应的科学测试,对元、明、清青花瓷器所用青料的一般规律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我国古代瓷器所用钴料习惯上按来源分为进口料和国产料。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钴料中锰、铁含量的高低。进口料在明清以来的文献中被称为“苏麻离青”(又作苏泥麻青、苏渤泥青或苏泥渤青等),用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生产,其含义与产地不明,目前有四种观点,一种认为这种青料来自南洋即东南亚地区,是以“南洋苏门答腊的苏泥和槟榔屿的渤青”合成;一种认为来自波斯地区,具体地说是在今伊朗的卡尚(Kashan),据说伊朗古代文献中以一位伊斯兰圣人的名字将该钴矿命名为“苏来麻尼(soleimani)”;第三种认为来自伊拉克的萨马拉地区,“苏麻离”是萨马拉的音译;第四种说法认为“苏麻离青”就是英语smalt(意为绘画用的深蓝色粉末颜料)一词的音译。无论如何,这种进口料的特征是低锰高铁,因此烧成后青花色泽一般比较浓艳青翠,料浓处可以看到金属结晶斑,呈铁锈色,凹陷明显,通常被称作“铁锈斑”。国产料在我国则主要出产于江西、云南、浙江等地,其普遍特征是低铁高锰,因此烧成后青花发色并不浓艳,没有铁锈斑的典型特点,一般呈色比较灰暗、浅淡或者明快,明代永乐、宣德以后除嘉靖至万历时期的回青料外,所用青料基本都是国产钴料,如江西的石子青、浙江青料、云南的珠明料等。

元青花是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它的釉也属于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光润透亮,但是透明度和流动性要比宋代景德镇陶瓷中的青白瓷稍差,比明初青花瓷釉的透明度和流动性要强。元青花的釉属于钙碱釉。这种釉比宋代增加了厚度,光泽更为柔和,釉面有橘皮现象,在器物的漏釉、缩釉露胎处容易产生火石红,这也是元青花的工艺特征之一。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