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先生曾说过:中国陶瓷史是非常严谨的科学,了解中国的陶瓷,就是了解中国的工艺史,进而就是了解中国的历史。而中国陶瓷器皿的发展,几乎是一个容器革命的历史。人类文明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容器的革命,容器的革命不停地前进,从广泛的意义来讲,陶瓷就是中国文明史发展和进化中,最有意思的一种容器,其中包含着巨大的社会内容和历史的文化背景。
马未都先生在他的一本书《瓷之色》中介绍了诸多陶瓷的釉色区分和鉴赏。釉可以说是陶瓷的外衣,只有将瓷的外衣“穿好”,整个陶瓷才会给人美好的审美感受。现在中国名瓷网就带您来认识一下瓷之彩衣、瓷之色--釉。
青釉--如冰似玉的珍宝。
青釉瓷可以说是中国瓷器的鼻祖,也叫原始瓷,出现于商代。唐代越窑的青瓷被茶圣陆羽评价得非常高,如冰似玉,质感优良。明清以后,景德镇有了自己的主观追求,开始在青瓷中,分豆青、东青、粉青。
酱釉--低成本美艳瓷器。
酱色的耀州窑号称红耀州,但不作为主要的产品,作为附属的产品,没有专门的窑口烧,酱釉出现以来,历经明清,在夹缝中生存,量不大,但是一直有。而且到了清代的时候,尤其在雍正乾隆两朝,酱釉的地位开始提升。这个时期,酱釉改名叫紫金釉,因为当时景德镇的土叫紫金土。
黄釉--高贵简便倍受宠。
隋唐时期,唐三彩非常盛行,它属于低温釉。辽代的黄釉,因为是马背民族,喜欢金属器,金属器本身呈黄色的。游牧民族使用的铜器皿偏多,铜的延展性好,可以打得非常薄,做壶等都非常方便,显得比较高贵。瓷器其实也追求黄。明清以后,黄釉定为皇家的皇上、老佛爷使用的。唐代的三彩,黄是骆驼黄,骆驼基本上都是土黄色,这是辽代的黄釉。这是宫廷的黄釉,里外带红,带有龙纹。
绿釉--开片细腻可人。
绿釉跟黄釉一样,开始都是铅釉。清代康熙后期的时候,国家经济实力开始增强,当时大量的瓷器都在烧造,有郎窑红,也有郎窑绿。唐代的铅釉,受三彩的影响,器形非常的饱满,还有绿釉诗文瓷。而郎窑绿,玻璃感极强,古人称之为苍蝇翅,上面带有网状的开片,细腻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