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陶瓷收藏中,越窑青瓷属于闻名于世的瓷种之一,其雅俗共赏的器型特色,是广大古陶瓷收藏爱好者青睐的珍藏品之一。越窑青瓷从东汉开始烧制,一直延续至北宋,前后持续了1000多年,但各个时期烧制的工艺特征及装饰手法却各有所长。
“秘色瓷”属宫廷用瓷,越窑青瓷烧制的历史十分悠久,不仅可以追溯到汉晋,而且还可追溯至商代末年烧制的原始瓷。越窑的窑址范围较广,据考证,现今的浙江绍兴、宁波、上虞、余姚均是我国早期越窑青瓷烧制的主要窑场。但唐人陆龟蒙在《秋色越器》诗中所云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越窑,指得则是浙江余姚上林湖东西两岸一带,而其中的精品,人称“秘色瓷”,却属宫廷用瓷,多为日用器皿。
越窑青瓷从东汉开始烧制,一直延续至北宋,前后持续了1000多年,但各个时期烧制的工艺特征及装饰手法却各有所长。比如,东汉烧制的青瓷已见成熟,胎釉结合良好,瓷化程度较高,青釉较透明,泛青绿色。装饰手法一般有镂空、堆塑等。
唐代烧制的越窑青瓷,初期胎质疏松呈灰白色,釉呈青黄色,多见剥落;中晚期大多胎土精细,不见夹层现象,胎表光滑致密,釉层也均匀纯净,厚润如玉。在装饰工艺上,普遍采用素地垂直划纹和堆贴花的手法。而宋代烧制的越窑青瓷,则较前朝的越窑青瓷更为功精器纯,不仅釉质清澈、釉色晶莹,其装饰手法更是多样,他们在继承前人工艺装饰精华的同时不断拓展,终使其装饰工艺更加完美,从而改变了越窑过去以素净为主的风格,因此无论是波浪、花草,还是人物、鸟虫,大都构图精细,更具宋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