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别报道

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笔下的汪派山水瓷画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31 编辑:张博 点击:3104

汪派山水瓷画,是景德镇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瓷画艺术流派,这个流派由“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先生创立并以其姓氏命名。汪派山水瓷画,以中国文人画旨趣入画,其画作具有形神兼备、设色雅致、笔墨酣畅、意境幽远等鲜明艺术个性,深得瓷坛艺术家及陶瓷收藏界的追捧与垂青。

江葆华、汪雪媛伉俪,是众多汪派山水瓷画第四代传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二人一个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一个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获学士学位。汪雪媛是汪野亭先生的曾孙女,江葆华是曾孙女婿,又都师从他们的汪派山水瓷画的前辈老艺术家汪桂英、汪平孙大师,可谓是地地道道的衣钵真传!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江葆华

江葆华《闲到江头看浪花》

江葆华系高级美术教师,他既受过良好完整和严格的美术系统教育,又教学相长,艺术理论水平与修养都比较深厚。加之长期以来,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汪派山水瓷画的学习与创作,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双轨同步,好比是如虎添翼,走出了一条既属于自己又脱胎于汪派山水瓷画的继承与创新的艺术之路。而汪雪媛作为他的夫人,又同为汪派山水瓷画的传承人,两人志同道合,切磋砥砺,同样在汪派山水瓷画的继承与创新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脚印。

汪派山水瓷画因为长期受江南山水人文的浸染,反映到他们的山水瓷画中,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对江南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恬淡平和的家园之恋,是几代汪氏传人挥之不去的情绪,在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的心灵之中,同样有着这种对江南山水的深深眷恋。所以,他们的作品画的都是江南的山水风光、人情物态。

江葆华、汪雪媛伉俪作品的题材,多以江南的传统风土人情为主。画中的景色,或亭榭,或流水,或丛林,或幽径;画中的人物,或劳作,或闲聊,或游走,或远眺......时时处处都体现出江南风景的温婉润泽、江南生活的宁静恬美。

王国维说,一切写景皆是写情,中国优秀的山水画无不重情,观赏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的山水瓷画,让人大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之感。那山那水,那草那树,都被赋予了勃勃生机。山的巍峨壮观、水的清澈激越、云的轻柔飘逸、雾的亦梦亦幻、草的昂然临风、树的葱郁苍劲,还有那孤帆远影、楼台亭榭,都幻化在了优美的意境之中。

江南的山水不同于北方的山水,南方的山水清奇秀丽,峻峭幽深,水流飞瀑,云蒸雾绕;而北方的山水则是宏大雄壮,壁立千仞,刀劈斧削,苍茫无垠。所以,作为长期受南方山水人文滋养的画家,江葆华、汪雪媛的山水瓷画,就有浓得化不开的江南小情愫。我很喜爱汪雪媛画的那幅《陌头杨柳绿如丝》的瓷板画,画面宽而平静,江水宁和,山峦起伏,草木朦胧,洲渚交横,云气显晦,空濛而深幽。那明显是江南山水画境,似长江一带山水之清远温润,有雾气蒸腾的湿润感。尤其是山径上行进的游人,以及近岸小船的游弋,更增添了静中之动,使画面充满生机。他俩合作的那幅《翠木苍藤一两家 门依古松抱溪斜》瓷板画,我更是情有独钟,这幅画给我的第一感觉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蔚然深秀。整个画面布局由近而远,层次分明,主峰突兀奇秀,峰峦叠翠,高而深远。画幅天地饱满,瀑布亭屋,林木堤坝,曲折掩映其中,烟岚缭绕,若隐若现。整体气势雄伟,有峻峭而飘渺的江南山水神韵。

江南的山水画,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水的灵动与神奇。江葆华、汪雪媛伉俪擅画江南的山,更擅画江南的水。人们常说,“水为山之脉”,“山无水不活”。从山水文化层面来看,山再高峻,若无江水浩渺、溪水潺潺、飞瀑流泉,也就失去了灵秀之气。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画水,无论是波平如镜静态的水,还是飞流直下湍急的水,抑或是缓慢流淌微动的水,都随着山形,依着山势,山环水绕,水涵山根,使得山势更加磅礴,山形更添秀丽。其间再点染溪桥、舟楫、草庐、亭榭、飞鸟,这静寂的山便神奇地有了生气,成了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像汪雪媛画的《溪山清韵》《松溪雅集》《泊舟》,江葆华画的《松路入仙山》《溪山鸣泉》《溪山烟雨》《瀑布云山石上流》,以及他俩合作的《琴韵图》《松荫雅集图》,水在他俩的艺术表现中,有着迷人的、千差万别的形式。有的是宁静辽远的境界,在高天云彩的映照下,水波潆洄,光影粼粼,无限辽阔,直达天际;有的是震撼人心的感受,瀑布的飞流直下,惊天动地,让人好像置身惊涛骇浪间,不由自主地心旌摇动,仿佛那些水都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活的物象。他们营造的这种诗意的水真可让人久久地沉醉。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汪雪媛

汪雪媛《桃柳一江春》

艺术家不可不修身。修身之道,唯在一个“静”字,静能生慧,慧能生悟,悟方可情逸,摒除各种杂念,凝视内守,保持心灵的纯净。多年来,江葆华、汪雪媛伉俪在陶瓷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携手并进,且始终把发扬光大汪派山水瓷画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平静地看着周边躁动的人群不择手段地炒作着自己,冷静地看着艺术界的潮起潮落,甘守寂寞,潜心创作,像两株幽谷的兰花 ,丝丝地散发着自己的清香。江葆华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表明夫妻俩坚守汪派山水瓷画艺术的心迹。江葆华如是说:“时至今日,当逢盛世,各行各业,欣欣向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蔚为大观。瓷艺界鱼龙混杂,追名逐利,治学精进之风日衰,颇受艺界微词,吾辈生于斯,长于斯,心有所痛。静心致学,潜心图变,殚精竭虑,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微继瓷业之光,薪火接替,不负先祖遗艺。”寥寥数语,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甘为艺术耐得寂寞的精神,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真正做到了“静心致学,潜心图变”,他们默默探索、苦苦追求,深得汪派山水瓷画的精髓:一是在画面的内涵上,着力营建出一片富有江南特色的、大众化的“心灵家园”和“梦中大地”。纵观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的山水瓷画,多角度地反复咏叹并贯穿其中的情感内核,就是他们江南这一片山川独有的浓浓乡情。这浓郁的乡土情结,是构成他们长年痴迷于山水瓷画的灵感诱发点和归宿地。剪不断、挥不去的浓浓乡情,更是他们山水瓷画创作的情感依托。在他们的山水瓷画中,那些江流、舟楫、山峦、瀑布、村舍、亭榭,那些平凡的景物,都被颇具诗意地表现了出来,富有淋漓、自然、野逸、高致的审美意味。观赏他们瓷画中的山水,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我们儿时生活过的山村野景,亲切而又温暖。这种山水,得以神游其间,可以宠辱皆忘,真个是我们人生的安顿之乡,灵魂的栖息之地。而这种山水瓷画的“江南神韵”,也正是几代汪派山水瓷画大师的一个鲜明的标记。二是在瓷画的敷色上,遵循“凡设青绿,体要严谨,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的青绿山水瓷画的旨意,设色力求幽淡明润,和谐雅致,笔疏意旷,将水光山色置于空濛淡荡、若有若无之间,具清雅空灵之美,清淡不失丰厚,薄彩却显华贵,给人心旷神怡、意味深长的感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画家可以行万里路,可以天南地北游历不同的名山大川,但能够真正影响他的艺术的,还是那些能与他的心灵相沟通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纵览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的山水瓷画,可以说,是瓷都景德镇的人文环境与汪派山水瓷画的家学渊源孕育了他们,是江南山水造就了他们。

目前,江葆华、汪雪媛伉俪正值山水瓷画创作的盛期,希望他们继续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山水瓷画作品,为汪派艺术的青春永驻、为瓷都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