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山水画好比国画,画家笔下挥洒出的山石、林木、云水等景物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照片似的翻版。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形”绝非面对静止的自然景物一笔一画的描绘,而是通过陶瓷这一绘画载体通过写生、目识、心记、去粗取精、有取有舍、提炼加工等方法,既赋予自然景物以主观因素,又加以变化改造而达到似与不似、形神兼备的审美效果。
陶瓷山水画是颇具观赏性的画种,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装饰性。它必须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造型取得和谐一致,不但显示瓷画山水的美感,而且充分展示陶瓷的材质美。
在瓷坯上作画,以最少的笔墨来达到画面的意境,尽量利用空白的处理来达到瓷质的洁白之美感。在山水画的构图上,与陶瓷造型取得和谐一致,采用了强调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法则,符合了美的规律,也符合了人们的欣赏习惯。在欣赏陶瓷山水作品时,能使人胸怀宽畅、通达,滋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丰富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中国山水画的造型一直主张“以意立象”而不是自然物象的完全模拟。这里的“意”有两层意思既是指物象的内在规律和生命力,同时也指画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思。用这种“意”去“立象”必然包含着主观与客观的因素。这里的“象”既有客观的“形”。也有主观的“象”。所以由客观的“形”变为主观的“象”这当中有一个加工改造的过程,即是意象造型的过程。山水画意象造型的核心就是对自然景物形、神的总体把握。
陶瓷山水画往往山重水复、层峦叠嶂,以积墨反复递加,追求厚实、凝重的效果。但厚实中要空灵;景实而意虚,实而不塞;虚的地方要合情合理、虚而不空。虚实相变相生,虚中见实、实中见虚,实有据、虚有理。有如“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景德镇山水画中,有许多民间艺人创造性地描绘出古人在其它画种上从没有过的纹样,如隔叶:就是带装饰性的树叶,其结构有以圆球为外形或三角形的,反复出现同一叶片,由内向外伸展,铁线双勾叶片,非常细致,叶内大多填翡翠色。还有“点景”:即把无山远树用疏密有致的小黑点点出其轮廓,然后罩上淡绿色或淡赭色,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