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省建水县,呈赤紫色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建水紫陶始于清道光年间,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有这么一种说法,即“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而紫陶正是在明代粗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建水紫陶
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建水陶艺家的努力下,紫陶得以重放光彩。紫陶之所以博得此种名声皆因它的工艺与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一、独特的手工技艺
首先泥料需制成泥浆;其次是要经过过滤;接着是需经过五六次反复搅拌漂洗;然后在透气的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这个过程需要经过20天的时间,这时泥料已腻如膏脂;最后还要经过拉坯,而在拉坯时还要格外注意。如此方能造就一件优秀的紫陶作品。
二、独特的残帖装饰艺术
“残帖”装饰属于一种残缺美,在陶坯上施泥为彩的艺术在它上面得到了完美的应用。具体做法为:将坯上的字画分别以阴、阳两种刻法交叉刻出,在刻模上以彩泥交替填充,多不过五六块,少则两三帖,让观者心随神移,拍案叫绝。
三、逐渐消失的奇异窑变
紫陶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000摄氏度以上,因陶坯中的呈色元素含量个不不同,在高温下,窑气的变化使得陶器在焙烧过程中,会出现意外的颜色和花样,形成可遇不可求的“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