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陶瓷生产古国,也是世界陶瓷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为世界陶瓷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过去的2011年,中国陶瓷产业不断吸取来自欧洲陶瓷强国的先进技术装备和设计理念,同时加强自我创新,在新技术的运用和产品的研发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过,2011年的中国陶瓷行业充满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其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欧洲对中国陶瓷实行反倾销制裁对陶瓷行业的影响较大,而人民币的汇率上升和通货膨胀更是让陶瓷企业的日子甚为艰难。尽管如此,大多数陶瓷企业还是实现了产量与销售业绩稳步上升的态势。总体而言,2011年中国陶瓷行业发展较为平稳。
【一】陶瓷产能继续保持增长
近年来,中国陶瓷产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陶瓷产能也得到大幅提升。据有关机构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陶瓷砖生产线达3275条,年产能将超过100亿平方米,生产线规模位于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山东和福建。我国继续保持世界产量第一、人均消费瓷砖第一、出口第一的陶瓷大国地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全国陶瓷砖生产量达8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9%,销售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31%;陶瓷砖出口超过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达16%。我国生产卫生陶瓷制品1820万件,同比增长42.20%。其中,生产炻瓷砖30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6%。全国炻瓷砖的产量达2.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10%。其中,福建省炻瓷砖的产量达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7.68%,占全国总产量的82.70%。
在卫生陶瓷方面,2011年1—11月,全国卫生陶瓷制品的产量达1.8亿件,同比增长17.17%。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1年前11个月,全国卫生陶瓷制品生产的前三省市是河南、广东和河北,分别占总产量的45.20%、16.53%和12.07%。
【二】国内外形势不利于陶业发展
从2010年起,我国房地产市场遭遇一系列政策调控,此后,地产政策越发严厉,二套房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纷纷上调,三套及以上房贷全面叫停……陶瓷行业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上游产业,也受到了房地产政策的较大影响。2011年,全国各地楼市成交惨淡,陶瓷产品也失去了使用的舞台,全国各大产区都出现了停产的现象,企业库存较严重。
人民币汇率在2011年持续走高,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接连突破6.6和6.5的关口。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让国内的出口业务大受影响,陶瓷行业也受到一定影响。除此以外,我国受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影响,物价飞涨,导致陶瓷原材料价格、燃料价格、运输成本等提升迅猛。
在国际形势方面,2011年9月15日,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终裁正式出台,终裁判定国内陶瓷企业出口欧洲税率从26.3%—69.7%不等,但只有个别企业享受26.3%低关税率,多数企业执行30.6%中间税率,也有部分企业被定为69.7%的高关税率。这对于大多数出口欧盟的中国陶瓷企业来说,无疑被判了“死刑”,2011年中国出口欧盟的陶瓷产品数量也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南美、东亚等国家开始了对华瓷砖反倾销,这让中国陶瓷企业的出口之路,充满了荆棘。
【三】低碳环保是必经之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充分说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注定行不通,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而要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佛山陶瓷由"工厂经济"向"总部经济"的转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12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高消耗、高污染的监管力度。对陶瓷业来说,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陶瓷企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具体落实。直面挑战,奋起直追,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打造低碳经济、低碳产品、低碳企业,全面提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四】资源保护是生存之道
经济发展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前提。陶瓷原料,尤其是高档原料,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枯竭、耗尽的一天,而依靠增加资源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将加速陶瓷资源的消耗进程。尤其是在目前国内包括景德镇高岭土在内的优质陶瓷原料已日益枯竭的形势下,资源消耗少的集约型陶瓷发展模式将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而使其在未来大有可为。因此,加强资源保护,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走新型现代工业化道路已成为陶瓷发展趋势,这既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十分符合陶瓷行业的实际,更是陶瓷业的生存之道。
【五】 品牌建设是立企之本
当今的世界巳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我国陶瓷产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制订出品牌发展战略,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及可行性的实施步骤,抓好品牌的培育,争创陶瓷品牌。企业要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品牌发展的根基和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立企之本来抓,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自主创新是发展动力
自古以来,中国陶瓷就有自主创新的传统,历代的名窑名瓷就是实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陶瓷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企业的自主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加快技术改造,吸收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尤其是重点抓好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研究及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众所周知,陶瓷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其设计、制作过程以及品牌的附加值上。简单的重复加工、粗糙模仿注定只能站在产业发展的底端,而融合了精心设计、精细制作的产品则能摆脱传统陶瓷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提高利润率,抢占陶瓷产业的制高点,自主创新将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