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形质美感,望之可以养眼开窍,思之可以通古,展之可以自娱而娱人,藏之可造光华显晦之境。回顾多年与物熙和的日子,我曾有过不少困惑和苦恼,但也不乏意会心谋、目往神授的快乐和心灵震撼,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到这么一段文字,大概大家并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瓷器的著作《瓷艺通论》后记中的一段。而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挪用、收受巨额资金的大贪官。
郑年胜,案发前是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原区委常委,他痴迷于瓷器与翡翠,为其著书、撰文;他拥有复旦大学客座教授的头衔,讲课,带学生;他是一个“学者型”官员,被人称道谈吐风雅又恃才傲物。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日前因涉嫌挪用公款一个亿,受贿2510万元,于今年7月25日下午,被判决构成受贿罪,数罪并罚,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我们想象不到,这样一个贪婪者,却对瓷器怀着无比的痴迷之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年胜称:“为了研究陶瓷,我常常三更半夜用放大镜认真看,为了分辨和鉴定其色彩、其细微处的气泡,硬生生把近视眼看成了老花眼。为了跟踪拍摄大师们的创作与感悟,拍了几百个小时的片子。能够这样痴迷陶艺20年,我真的很不容易。” 如果是这样,比起许多人,只是把瓷器当做投资的工具,这样的痴迷却显得那样令人感动,虽是贪者,他却对瓷器保留了自己的一份热忱与尊重。但在东窗事发后,他却妄图用瓷器、画展辩解开脱受贿事实,希望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感动法律的“绳之以法”。
郑年胜,一个巨额受贿事实与其口中痴迷陶艺、很有学术追求的矛盾集中于一身,令熟悉他的人感到困惑的人。一个在身陷囹圄后,仍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手稿的一个人。在一审法庭庭审上,郑年胜几度落泪后,还是要求:“希望能将没有写完的关于翡翠和石湾陶的研究手稿还给我。”这样的人,或许可恨、可悲、 可怜,却倒出了一个道理——艺术是无限的,是超越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