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捡漏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31 编辑:张博 点击:1694

“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一个形象地表出了“捡漏”的可遇而不可求,形象与诙谐之间也寓意了“捡漏”的难得。“捡漏”一词起于何时,发源于何地,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捡漏”流行于古玩界,并流行于当下,流行于全国。它的形象性倒是与这些年的“裸考”有一比。现如今考研热,公务员热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每年总有那么几批次的考试大军浩浩荡荡横扫“独木桥”。而这股热几乎也早已变成了一种“捡漏”热。大家不是在学习下功夫,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裸考”上阵,试图“捡漏”。

“捡漏”这一美好愿望,伴随着捡漏的传说,参与者也正在逐年增多。时下国内著名收藏大马未都也曾经捡到过漏他在一次访谈节目中透露,曾经在一次型拍卖会上看到一件青花瓶,当时注释为清代,不过在他认真看过之后确认为明永乐年间。最终,他成功地捡了一次“漏”,这件瓷瓶虽然瓶口有修,但是价值千万。不过这样的“捡漏”时代还在吗?

不妨我们先定义一下什么是“捡漏”?“捡漏”,一般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卖家往往不知情。比如说马未都先生捡的这个“漏”卖方认为是清青花,而马先生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是永乐青花,于是他就用8万拍得了一个上千万的东西。在这里可以看出,“捡漏”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等。在收藏市场,谁能够获取藏品一手资讯,谁就占有绝对的先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买家和卖家之间对市场信息了解程度的不对等,比如这个清青花和永乐青花,这一差异又使得藏品价格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再看看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收藏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高效迅捷的获取与藏品、市场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哪里有好的藏品,藏品的市场价格在什么水平……可以说,藏家之间、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息差正在逐步缩小。看来,捡漏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加之如今的收藏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捡漏”的难度要比以往更大。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一位石家庄的市民对于收藏知识完全不懂,只是抱着“捡漏”的心态先后从朋友手中购得30余万大约11件藏品,经专家鉴定最后无一幸免全部为“赝品”。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就像买彩票,想象着有一天会一夜暴富。只不过相比几块钱的彩票,动辄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赝品”对藏者绝对是一次重创。因此,对于藏家来讲,摆正心态很重要,不能为了“捡漏”而捡漏。执着于“捡漏”的人往往看重的只是藏品的经济价值,而非藏品本身的文化或艺术价值,整天抱着捡漏的想法而收藏往往会落入陷阱,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借用葛大爷代言广告的一句话,“捡漏是个技术活对于收藏市场的参与者来讲,不断学习收藏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是一件比任何一次的“捡漏”都重要的事情。如果不练就孙悟空一副“火眼金睛”,就算是摆在眼前也不可能捡到。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