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以青花、粉彩、青花玲珑、颜色釉四大技法制作的瓷器闻名天下,但在1988年,景德镇却诞生了与这四大技法相提并论的新品种,那就是古雅彩,它被喻为景瓷第五朵金花。但是作为古雅彩之父的程元璋老师,于2010年11月22日早,与世长辞,另笔者悲痛不已。
程元璋,1938年7月出生,江西省余干人,号“古雅斋主”、“晚成居士”,高级工艺美术师。七岁就被送入镇一所私塾读书,在严师的谆谆教导下,熟读了《论语》、《孟子》等中国古典文学,他刻苦临摹柳公权、颜真卿、黄庭坚的书法,私塾生活为他的顾问及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只身来到景德镇谋生,而此时的他,还不懂得如何制造瓷器。1954年,他考取了景德镇陶瓷美术学院艺术系,毕业后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潜心于陶瓷的艺术创作,亦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坚持对国画,西洋画的写生与古书法的临摹。1984年被调到市陶瓷馆工作,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丰富多彩的历代陶瓷艺术精品。他脑子里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彩瓷艺术的格调,更加高雅,说来真是奇妙,在一次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程元璋找到了创作的灵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程元璋老师在创作过程中,一边听《春江花月夜》的古典音乐,从中深受感触,并被磁带的封皮中精美的古画深深吸引,程元璋老师联想到借鉴古画的这种艺术风格,应用到陶瓷上,是否会形成不同一般的艺术享受?灵感就这样产生了,但是,如何将这种想法变为现实,成为摆在程元璋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历代保留下来的古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宣纸已经泛黄,而这种橘黄色使古画更显高雅,如若将这种橘黄色融合到陶瓷艺术中去,则需要自己调配出来。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各种调配颜色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可以说制作起来难度非常大。如果说没有达到预定的烧制温度,则会出现或朦或灰的效果,瓷器就没有烧熟。温度太高,则就烧黑了,颜色不鲜艳。程元璋老师在经过无数次的试制实践后,成功地克制了这个难题,他最终试制出了一件作品,没想到这件作品,立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件作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格调和风格,它是将古色古香的古书画,移植到瓷器里,给人以宣纸古画的视觉效果。可是,和一般的宣纸古画不同,因有瓷釉的反射,其画更为立体化,其文字更具流动的神韵。因这种作品古香古色,古风古味,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后取名为“古雅彩”。这种具有古风、古意、古韵、古趣和高雅大方的制作特色,很快受到了众人的称赞,并得到业内的认可。
1994年5月,对于程元璋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日子。他首创的古雅彩艺术陶瓷,在备受青睐的高雅的艺术殿堂——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他成了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他的古雅彩陶瓷艺术被誉为“景德镇艺术陶瓷一绝”。中国工艺大师王锡良先生曾说,“程老的作品为丰富陶瓷美术,表现技法闯出了一条新路。”国内各大媒体相继对其进行报道。
今天,古雅彩创始人程元璋老师,离我们而去。他怀抱浓厚神情的怀古思念,用神来之笔使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古香古色的故国神游。古装俊男美女,古代龙楼凤阁,古老花卉禽兽,一一迎面而来,令人赏心悦目。这位古稀老人,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精湛深刻的制瓷技艺,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精神。程元璋,这位瓷坛巨匠,在古稀之年,溘然长逝,今天,让我们站到一起,为这位瓷坛巨匠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