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9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清代镇窑在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的现场报道下,经过24 天的紧张野挛窑冶,沉静了15年的镇窑,燃起了熊熊的窑火,重现烧300担瓷坯的壮观景象。10月22日,这一窑近两万件的瓷器,经过20多个小时高达1320摄氏度的高温松柴烧炼,成功与世人见面。经过陶瓷鉴赏家马未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隆夫、刘远长等人的现场鉴定,景德镇清代镇窑复烧成功,纷纷表示也完全和古代柴窑烧出的瓷器一致,是不可多得的瓷器精品冶。并经吉尼斯英国总部全球认证官吴晓红博士在现场论证后正式宣布,确认这是迄今为止遗存最古老、体积最大、烧瓷最多的瓷器柴窑。
目前,镇窑已经被文化部列入推荐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了解,景德镇清代镇窑始建于距今约300年的清朝乾隆初年,窑场占地约800 平方米,窑炉长18 米,体积近300立方米,曾为清朝皇族和民间烧制出多批精美的陶瓷。此次复烧成功,再一次证明景德镇野挛窑冶渊砌窑和补窑冤、把桩渊人工看火冤、驮坯、架表等手工绝技还没有失传,无论对保护古代镇窑还是抢救传统技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镇窑复烧是瓷博会的亮点之一,让参加瓷博会的中外宾客见证了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术,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扬。
镇窑复烧成功之后,摆在我们面前是今后如何对镇窑进行科学性地保护。笔者认为第一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镇窑是清代瓷器柴窑的活化石,是制瓷技艺传承的活标本,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镇窑是我们政府和文物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放在文物保护的重要位置上来对待,并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案。要在保护和利用镇窑的前提下,科学地安排窑次,既要适当地组织生产,满足游客参观的需要,但又要探索延长镇窑使用寿命的途径,正确处理保护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光保护不生产,光生产不保护都是片面的,必须在保护中生产,在生产中保护。生产、参观都是一种手段,而保护好镇窑才是真正的目的。三是要有一个支撑的机制。镇窑里不同窑位温度不一样,可以同时烧造出高低温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瓷器,这是目前任何现代窑炉都做不到的,这就是柴窑的独到之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说,镇窑是瓷器烧成的一种很好方式,松木燃烧后会流出松油,不仅温度高,而且窑火的气氛很好,烧出来的白瓷、青花瓷和颜色釉等瓷器釉面呈色效果非常好。现在全球著名博物馆收藏的景德镇瓷器都是柴窑烧成的。所以要把镇窑作为一种载体,列入文物保护的范畴,给其赋予集研究开发、技艺传承、烧制精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功能,既可以组织一些仿古瓷,尤其是颜色釉瓷器的生产,也可以给一些大师们提供搭烧的窑位,既可以解决经费的不足,又能合理地使用镇窑,让镇窑窑火生生不息,才能把瓷窑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传承下去。
镇窑的复烧成功,向世人完整地再现景德镇传统瓷器烧成工艺的壮观景象,喷射而出的熊熊窑火,不但映得天空红彤彤,而且点燃了景德镇人奋发向上、永攀高峰的激情,将重振景德镇陶瓷雄风的诺言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