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窑口列表 > 广东省

水车窑

水车窑,又称梅县窑,位于广东省梅县境内,是唐代烧造青瓷的古窑。据现有考古资料记载,其窑址约有七处,主要分布在今梅县水车镇的瓦坑口、罗屋坑以及南口镇崇芳山等地,中心窑场在瓦坑口一带。

水车窑于南北朝后期至唐代初期创烧,盛于中晚唐,宋代已少有生产。产品不仅满足当地市场所需,还远销海外。

归纳有几个特点:   

一、品种多样,造型丰富   

据 现有考古资料记载及笔者多年来收集的实物来看,水车窑烧制的产品有碗、碟、杯(盏)壶、鼎、盂、军持、罐、炉、瓶、灯、灶、砚等等。从陶瓷的功用来考察, 这些种类可分为祭器、明器、实用器三大类;基本能满足唐代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祭礼、葬礼等所需并有批量销往海外市场。   

生 产量最大的应是碗和碟。碗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玉璧足葵口碗,四瓣口,又称四出线,四棱线(即碗边开对成四小口?每口有一凸线直下底心);另一类是矮圈足 碗,同是四瓣满釉;器物和制作方法极似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浙江越窑的产品,唯支烧法有小区别,水车窑是满施釉后在碗外底足擦去三块釉后叉型支具装烧,三块擦 痕明显。越窑产品则底不施釉,为圆型垫支烧、露圆形垫痕;此类碗有达34厘米口径的,应专为外销所制。   

二、釉色青莹,温润似玉   

水 车窑的胎质坚硬、厚实,但欠致密细腻,手指叩之,声音不够清脆。胎色多呈青灰色,深灰色或灰白色。水车窑主要以釉质釉色取胜,其能傲居唐代广东各瓷窑之 首,全凭青翠娇嫩的釉色和温润似玉的釉质。釉质分玻璃质感和半透明釉,并有厚、薄釉之分,釉面有开片纹和不开片纹两种。开细片纹者,如宋代哥窑的鱼子纹。 釉厚者如厚冰堆积、晶莹剔透。综合实物表明:水车窑大多以玻璃釉为主,上品者如琉璃,似玛瑙,观赏价值极高。其次为半透明釉,无开片纹(出土时间长遇空气 变化亦有出现隐隐约约的浅裂纹);釉色有湖水绿色,豆绿色、黄绿色、艾色等,并有褐色的紫衣釉品种,无论何种颜色均朗润清淡、气韵天成。其中以湖水绿色最 值一提,比之唐越窑秘色瓷的“千峰翠色”及后世宋代的盖世名品龙泉窑的粉青釉毫不逊色。  

三、光素无纹,不重装饰   

大 唐时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追尚朴素、古拙、端庄、纯净、实用之风。由此,全国各地烧制的陶瓷大都以光素为主,极少纹饰,以釉面清纯、温润似玉 为追求目标,尤其是皇室贵族用瓷。梅县水车窑所制青瓷亦步随此一风潮,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出土品有刻、划花等纹饰者,正如曾广亿《广东唐宋陶瓷工艺特点》 一文中描述“广东唐代的日用陶瓷,从出土器物来看,除个别罐、盂镂连线孔外,其余均系素面,胎质厚重,可知当时在陶瓷的制作方面讲究实用,不重纹饰、在釉 色方面追求玉的效果,一般唐瓷施釉较厚,就是这个原因。潮州北郊窑和梅县水车窑烧制的产品有不少碗、碟、壶、盆、罐等通体釉面光洁无瑕,色泽青中微泛黄 色,晶莹夺目,达到了似玉的要求。”   

四、制作考究,技术先进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唐代梅县水车窑的青瓷制作技术和窑炉选型等方面都是比较先进且极富创新改革精神。基本上吸收了唐代同时期最先进的技艺,与被称为唐代青瓷瓷都——浙江越窑所使用的技艺几乎无区别,有些技术沿习至今还在使用。   

总的来说,梅县水车窑在中唐以来,以烧制青瓷为主,当地工匠积极吸收全国各地陶瓷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及富于改革创新精神,产品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大胆借鉴国外金银器的造型,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外域风情的瓷品。   

白 瓷是唐代陶瓷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初始于隋代。盛唐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白瓷著名的瓷窑是河北内邱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齐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此外 唐代烧造白瓷的还有四川的青羊宫窑、邛窑,河南的巩县窑、鲁山窑等,河北省烧造白瓷的窑口最多,除邢窑外,曲阳、平阳、平定、霍州等地都有烧造白瓷,有些 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以烧造白瓷而出名的定窑,列入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中。   

邢窑白瓷有细粗之别,细瓷胎质坚硬,胎色洁白,直接在胎上施釉,粗瓷胎质粗松,胎色灰白,在胎釉之间施有一层白色化妆土,釉间施有化妆土的瓷器是北方窑口的特征。

典型器物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