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瓷器款识。八思巴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因它的创始人是元代忽必烈的国师、喇嘛教高僧八思巴而得名。忽必烈统一中原后,命八思巴订官方通用文字,八思巴便以藏文文字为基础,运用汉语的语法,创造出一套拼音文字。它类似现在的汉语拼音,既有声母,又有韵母,韵母分韵头、韵腹、韵尾。运用这种拼音文字,既可以拼写汉语,又可以拼写蒙语、藏语、维吾尔语等6种民族语言。
八思巴文从1269年颁布到元朝末年,共用了100年左右,因此八思巴文是元代瓷器明显的时代标志。据现在的考古资料可知,元大都遗址曾出土过两件青白瓷碗,碗底墨书八思巴文“ ”字,译成汉语是“章”或“张”,无疑是物主的姓氏。龙泉窑系的大窑、安仁口窑、丽水窑及南海窑遗址,都曾出土过带八思巴文的瓷片,有阴文和阳文两种。另外,福建德化屈斗宫窑址也出土过带八思巴文的三足垫饼。应引起注意的是,明正德官窑青花瓷器亦有在外底以青花料书写八思巴文的,其原因,一般认为与当时帝王同蒙藏上层僧侣往来密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