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钉:景德镇五代时期的窑业遗存显示,叠烧的瓷坯是由支钉支撑、重叠搁置在垫柱支钉是用含燧石的“断层泥”(粘土)搓成条状,掐断捏成支钉,并沿碗坯圈足边沿粘附一圈,然后放在垫柱上,再将粘有支钉的碗坯放在这个碗心,如此依次重叠组成一柱,再人窑烧炼。支钉耐火度高达1500℃,高于坯体1200℃的烧结温度。支钉垫隔使坯件烧成中不会粘连,成瓷可轻易分离,又可节省窑内空间,使容量增大,节约成本。但支钉破坏了碗心和底心的釉面,影响外观。进入宋代,支钉叠烧法逐渐消失,支钉仍应用在特殊坯体上,如鼻烟壶盖子、调羹等。但支钉制作的材料由高硅质粘土变为高铝质粘土,支钉耐火度更高了,制作得细、圆、长。故又叫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