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陶瓷百科

Ceramic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百科 > 陶瓷器型索引

莲瓣盒
莲瓣盒
莲瓣盒 捧盒呈十六瓣葵形,子母口相合,圈足。盒盖漆金绘钱币纹锦地,中绘山石树木,鸟戏群花,场面热烈喜庆。盒身红漆地通绘缠枝牡丹纹,并以金线勾勒,盒底髹黑漆,上书“大清乾隆年惑”...[详细]

2016-12-14

堆塑罐
堆塑罐
堆塑罐 流行于三国西晋的一种陶器。随葬品,器身上部堆塑人物和飞禽走兽,后来,顶部出现殿宇楼阁,回廊院落的模型,上部的其他装饰也日益繁复,西晋后迅速消失。又名“谷仓”,“魂瓶”。[详细]

2016-12-14

萝卜瓶
萝卜瓶
萝卜瓶 清康熙时景德镇窑所创新瓶式。基本造型为小口,短束颈,溜肩,长弧腹,平底,器形小巧,线条流畅,瓶形似萝卜,故名,又称为莱菔瓶。清代景德镇官窑所制萝卜瓶,形体秀丽,釉色匀净光润...[详细]

2016-12-14

凤耳
凤耳
凤耳 瓷器耳的式样之一,即器物的耳作成凤形。最早见于宋代龙泉窑青瓷瓶上,其造型为盘口,细长颈,折肩,直腹。颈部置对称的双凤耳。清代景德镇窑瓷器上亦有所见。典型器如康熙茄皮紫釉凤耳蒜...[详细]

2016-07-17

高足杯
高足杯
高足杯 杯式之一。撇口,弧腹,下承以高足若把柄,故俗称"把杯",因执于手中便于在马上饮酒,又名"马上杯"。用手佛前供奉者,称"净水碗",有陶、瓷质之分。[详细]

2016-07-16

耳杯
耳杯
耳杯 "羽觞":杯式之一。椭圆形,浅腹,平底,口缘两侧对称置新月形板耳,故名,为战国晚期创制的饮酒器。陶制品多见于汉、晋,造型、纹饰源于秦、汉时的青铜器与漆器,有的彩绘陶与绿釉品种...[详细]

2016-07-16

双联杯
双联杯
双联杯 流行于唐代的一种杯式。杯作敞口,收腹,圆底,双杯并联,腹下部有孔相通,联接处有羊首纹饰,一侧附柄。[详细]

2016-07-10

海棠杯
海棠杯
海棠杯 杯式之一,流行于唐、五代时期,是仿同时期金银制品烧制的器形,因造型似海棠花而得名。1978年浙江省临安县晚唐水邱氏墓出土有白釉"官"字款海棠杯。器形平面近似椭圆,四瓣海棠花...[详细]

2016-07-10

鸽形杯
鸽形杯
鸽形杯 西晋青瓷杯之一。杯体呈圆形,一侧贴塑昂首、展翅飞翔的鸽子,另一侧有宽而上翘的柄,形状酷似鸽尾。[详细]

2016-06-14

套杯
套杯
套杯 多见于清代雍正至道光时期。撇口,敛腹,浅足。器倒置如同马蹄,大小10个为一组,依次套叠合成一体,故名。[详细]

2016-06-14

马蹄杯
马蹄杯
马蹄杯 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敞口,斜削腹,内凹小平底。倒置似马蹄。明成化、嘉靖,清康熙、雍正时期烧制的数量最多。明代马蹄杯有洒蓝、回青、孔雀蓝、白釉等品种,清代多作斗彩。[详细]

2016-06-02

铃铛杯
铃铛杯
铃铛杯 亦称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杯式之一,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明成化、嘉靖、万历时铃铛杯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详细]

2016-06-02

公道杯
公道杯
公道杯 又称"平心杯",一种杯形,始见于辽代缸瓦窑产品,元青花中亦有,流行于明、清时代。杯多撇口,垂腹,圈足;杯中立一人形,体内空心瓷管通于杯底底小孔,瓷管口端与杯沿等高;[详细]

2016-05-23

方斗杯
方斗杯
方斗杯 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时制作方形器,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详细]

2016-05-23

袋状足
袋状足
袋状足 亦称袋足,陶器足式之一。造型多为上粗下细的三足位于器腹下部,三足如口袋状中空并与器腹相通。陶鬲的三足即为典型的袋状足。鬲为煮食器,袋状足的出现,可使器物加热面积增大,是食具...[详细]

2016-05-07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